半年前,山西省作协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时,我发现周边绝大部分县都有作协组织,而清徐是个空白。一年半前,文协成立时,我问为何不是作协。文协牛主席说作协名头大,作家这个称呼不能随便叫,工作者更合适些。
低调就是好,我们好承担,没有什么压力。平时大家都忙,逢一些时令佳节,或者文友新书出版,文协和诗社组织一些笔会和活动,大家都积极主动参加。又没有什么经费,只有诗词曲赋书画文,穷开心半天。偶尔有次买一些瓜子葡萄,不定是哪位文友从自己家带的。但不管这个组织叫什么,多寒酸,总觉这就是一个家园,时间长了,就想回家看看。
2013年12月30日接到月英的电话,通知参加31日召开的作协成立大会,仿佛横空出世,十分惊喜。所以惊喜,倒不是因为“作家”这个名词。首先我们本身尚不具备作家的资格,从我个人来说,只能说正在一个追求的阶段。但还是猛不防获得梦想成真的欢欣,因为清徐县成立作协,就在我正在心想的时候。
会上发言,我只说了一句话:“感谢王部长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平台。”王部长谦虚地说不是他,是大家。这个世界上不缺人,缺的是实施想法的人。有时候,事情很简单,但就是没人做,比如清徐作协,以前不存在,而今天,这件事做成了。一个人为人一生,可能从来就没什么想法;一个人为官一任,或者为官一生,可能从来就没做成一件事。这都很普遍的,不苛求。但也有人,有限的权力,有限的能力,但他做成了一件事,这就是成就,就如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东湖诗社。王部长和李局长来清徐任职时间都不长,但清徐县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结束了没有作协的历史,从2014年1月1日开始,散落在清徐各处,那些不合时宜、正直善良、热爱文学的青年们,那些德高望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前辈们,终于有了一个官方负责的可以依赖它实现凝聚和共同进步的家园。
所以,作协是一个小小的组织,但对于清徐来说,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2014年的第一天,也是清徐县作家协会翻开的第一页。
最后,请铭记石履山老师的话,一句是:“只要是顺应民心,代表了正能量的,它就必然会健康、茁壮地成长。”还有一句是:“我们一定要名副其实,不要激动之后就不动了。”
这是给与会每一个人的勉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