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历史伟人灿若星辰,毛泽东注定是光照神洲、气贯寰球的一颗无比耀眼的星座。
通古博今、融贯中西,铸成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毛泽东常说,一个社会,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熟知中国历史和发展实际,并清楚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人。
他强烈渴求了解中国历史,即使在紧张的战斗空隙和繁重的工作之余,也不忘酷读史藉。
他始终关注社会发展实际,每个时期,每到一地,都特别善于做调查研究,亲自动手撰写调查报告和考察材料,坚持想问题、做事情都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搞革命,需要了解几个国家的革命史,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德国革命。”他一生中仅出过两次国,但他对世界的了解并不比别人少。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他对朝鲜战争的指挥,创造了新的战争神话;他对三个世界的划分,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中国历史特点的熟知,对社会发展实际的把握,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判断结合在一起,培养了毛泽东特有的超乎寻常的敏锐性和预见力。他教育全党:“要善于观察形势,脑筋不要硬化。形势不对了,就要有点嗅觉,嗅政治形势,嗅经济空气,嗅思想动态。”历史的发展表明,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毛泽东总是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关键时候能够力挽狂澜,稳控大局,科学引领发展的方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毛泽东表现得明确而且自信。早在1925年,他就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他又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这应该是中国梦最初的雏形,经过后来历任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时代特征的进一步完善,具体确定为“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成为了激励几代中国人民克难奋进、梦寐以求的宏伟蓝图。
知行合一、无私为民,造就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实践,人民,在实践中驾驶矛盾运动,在人民中指引社会发展,是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鲜明特征,使得毛泽东成功地实现了救国救民、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理想。
毛泽东的丰功伟绩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上讲,就是创建了独立、统一、稳固的人民共和国。从精神层面上讲,就是创立了以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为灵魂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曾经幽默地对朋友们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思想是在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总结经验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它存在于人民和实践之中,它永远不会过时。只要与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新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未竟的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