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城事*话题总第2602期 >2013-12-29编印

派出所的故事
刊发日期:2013-12-29 阅读次数: 作者:苗志崇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2月20日,东于派出所调解室里,当着派出所长张首和东于法庭、镇政府工作人员的面,老二、老三家夫妻四个终于坐在了一起,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摁上了红红手印。在大家说着宽解话儿的时候,兄弟俩表情还有些不自然,肩并肩的坐姿还有些僵硬,但丝毫没有影响这暖融融的氛围。最近的四五年里,因为土地纠纷、家庭矛盾,哥儿俩几乎成了“死仇”,不光在地头上打架抓挠撕破了脸皮,连法院都上了两次。能有这样的结果,恐怕是当事人谁也想不到的。调解圆满结束,老二家婆姨又在办公室里和民警们说了一会话,再次道了谢,才面带微笑地走了。
  早就想体验一下派出所的工作,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繁琐和复杂。带我来的是我的老朋友,东于派出所教导员李国栋。当他给我介绍这个成功的调解案例时,还觉得那么不可思议。一奶同胞的兄弟倪墙本来就很少见了,经过了四五年的争斗、甚至对簿公堂,现在却能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调解,这其中有着怎样的秘诀呢?问及负责这次调解工作的副所长武海流和民警张铮,两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们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耐心罢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这么不厌其烦地给他们做工作,他们也不好意思那么老拗着吧。”
  东于镇某村这闹矛盾的老二、老三哥儿俩积怨由来已久,老父母在世时,兄弟妯娌们就经常为了厚此薄彼的事情心怀芥蒂。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平日因为土地纠纷、经济纠葛积攒的怨气一发而不可收拾。两家的温室大棚紧挨着,扯大棚塑料布、撕草帘子、砸车玻璃的事你来我往,闹得不可开交。民警张铮说:“有几年,他们兄弟俩每年就要报案二十余起。两家人没明没黑地闹打,经常在早上五六点、半夜十二点为财物损失报警。”到后来,和武海流、张铮混熟了,干脆不经过110指挥中心,直接打起了他俩的手机。老二老三在土地问题上打起了官司,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不服,再上市中级人民法院。副所长武海流、民警张铮和县、镇、村工作人员数十次登门做工作,憋着气的兄弟俩谁都不肯让步,甚至在几次县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时,摔门而去。还对着武海流放出了狠话——“有他没我,有我没他,这辈子没完……俺们是曹操吃砒霜,服炼住了……”
  疙瘩越来越大、仇怨愈积愈深。该怎么办?两家都是儿成女就的人家,再这样下去,非出人命不可,这老兄弟交代了,他们的儿女们咋办!老武急了,赶紧四处找老二老三的兄弟姐妹帮忙调停,一个老大、三个姐妹家里跑个遍,得到千篇一律的答复,“武所长,你别瞎操心了,为了他俩,我们心都操碎了,口水都说干了,说好话给钱都没用,由他们去吧。”
  心病还得心医,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只有不到位的工作。东于所连领导带民警只有九人,每年仅接警出警就有一千余次,纠纷调解之类上不得工作记录的鸡毛蒜皮数不胜数,几乎每个所领导和民警都是连轴转,工作任务繁重、警力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所长张首将全所民警总动员,对这块看似解不开的疙瘩发起了攻坚战。兄弟姊妹们走不通,就去他俩的儿女亲家家里做工作。活人都跑遍了,死了的人也要想到,哥儿俩去世父母的周年是那一天,坟地在哪里,坟头种几棵树,老武和张铮都摸得一清二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民警们的努力下,两家的关系终于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是被民警们的热忱感动了,不再闹腾,和谈仍然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么多年陈芝麻烂谷子的流水账。俗话说匹夫不可夺志,对这两个认了死理的人,一味地讲条件,只怕是摁倒葫芦起了瓢,一万年也算不清这个糊涂账。
  老武和张铮他们打起了人情牌,凡是能想到的关系几乎都带动了起来,原本一潭死水僵硬不堪的兄弟姊妹关系也活泛了起来。老武他们趁热打铁,将拟好的调解协议分别送到两家,淤积久远的伤痕终于要愈合了……调解前夜,老武在老三家坐到十点多,家里不为外人所知的私密事,老三都给老武交了底。签订调解协议了,老二盯着老武说:“要是你不在这儿上班了,俺们咋办呀!”老武一听就急了,“你们有什么事儿先给我打电话,有什么事儿先找我……”
  一桩让人头疼了几年的纠纷终于尘埃落定,老武和张铮又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工作,张家长李家短,各种矛盾纠纷的动态趋势。经济发展迅猛的东于镇,因为土地和经济纠纷发生的各类事件极多,有时候一天要出警七八次。看着他们全神贯注讨论工作的样子,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坦然惬意的舒适,这种感觉是老武他们带给我的,他们——就是我们百姓身边最平凡却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