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趣闻*轶事总第2590期 >2013-12-01编印

汾河岸边有个好汉——吴砍传奇
刊发日期:2013-12-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宝玉贾六一根据民间故事整理
  
  青堆烟草之来历
  我县柳杜乡所辖的村庄内有三个青堆村,分别称东青堆、南青堆、西青堆村。历史上原为一个村庄,称青堆。地处县城南部,汾河西岸,古时称什么村名,未见史料记载。叫此村名在南北朝时期或之后。《清徐县地名志》载:青堆村,北魏蛮王去京朝拜,归途病死,葬于此地,其墓地叫皇葬地。后此地青草茂密,早晚有烟幕围绕,人称烟草青堆。
  清乾隆十三年,汾河泛滥,青堆被冲,形成三个自然村,位于西面的叫西青堆,东面的叫东青堆,南面的叫南青堆。以此而论,原村名与蛮王死葬于此地,人称“烟草青堆”有关。究竟蛮王何时葬于此地呢?清顺治《清源县志》古迹目录中记载:“魏蛮王墓,在县南十七里。后魏(北魏)正平元年,蛮王梅安来朝,死葬于此,因名曰青堆。”光绪《清源乡志》载:“蛮王墓,在城南十里许。后魏正平元年,蛮王来朝,道卒,葬于此,名青堆,即八景中‘青堆烟草’也。”
  
  相传,清徐县汾河西岸南青堆村有位名叫吴砍的传奇英雄。他自幼从师习武,练就了一身武功。尤其以定身法、铜头功和铁布衫而名震一方。
  
  定身法铁人钻井
  南青堆村位于清源县城东南一片平原上,村东即为汾河。
  古代汾河河床宽阔水量大,这里的“汾河晚渡”便成为了当地盛传的八大景之一,并被载入县志。
  与近邻的穆庄、南安等渡口有渡船和桥梁不同,南青堆渡河靠的是人驮,称为“背河”。人高马大的南青堆后生,裸露着古铜色皮肤,突显出浑身的肌肉,往来游渡于金光粼粼的河水中,凭自己的肩与背,将客人和货物驮运到对岸。
  那一年,正值“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的季节,出了件奇事。就在“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时分,有一个皮肤黑黝黝的、身材魁梧的大汉来到岸边,要求背河。背河的后生们一看,心生猜疑:平日里要求背河的多是妇女儿童,今天这么个彪形大汉,自己不趟水却要人背,是不是在戏弄大家?但是,大黑汉却愿意多出钱。大家一商议,那就背吧。一个人驮不动俩个人驮。岂料这个黑大汉沉重无比,竟像千金大鼎,一下子把两个后生压倒在河边的草滩上。大家相互看了看,难道南青堆背河的名声要毁在今日吗?不如回村里叫吴砍出来吧。
  吴砍久走江湖,见多识广。听村民说了情况后,立刻断定这个黑油大汉不是凡(普通)人。吴砍来到河边,细细地看了看大汉,说:“你这么重,莫非你是铁人不成?”话音未落,大汉转身要走,吴砍那容他就这么离开。屏心静气,施展定身法,一指点出,大汉便动弹不得,离不开原地。大汉瞠目震怒,像旋风般左右旋转,掀起一阵泥土,以致把周围人们的眼睛都迷了。及至旋风停止,人们发现大汉已经不知去向,而刚才定身的地方出现了一眼井,有一股水喷涌而出。吴砍叫人抬来一口大锅盖上,从此,一股甜甜的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出。原来,大汉的确来路不凡。它是太原县晋祠庙里的铁人,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成精了。它偷偷出来活动,企图过河。在压翻了南屯与穆庄的船,踩蹋了南安和南社的桥,又扑倒了南青堆的后生之后,终于被吴砍识破了真相。
  晋祠庙发现丢失了铁人,就报了案。衙门派公差到处寻找。后来,得知铁人被清源县(今清徐县)的吴砍镇住了,变没了,就报告了上司,上面于是责令清源县给晋祠庙重铸了一个铁人。
  直到现在,立在晋祠金人台东北角的那一尊生了锈的铁人(其它三尊都不生锈),就是由清源北关砂院(铸铁厂)补铸的。因为怕它再成精,铸造时加了一种容易生锈的杂质;同时,又用乌鸡黑狗血对其它三尊铁人进行了处理。  直到今天,附近古老的水井都早已干枯了,只有铁人旋出的那口井,依然清水潺潺,特别好喝,而且村民们喝了基本上不生病,如果有孕妇遇到肚子疼,喝了就不疼了,人们用来洗脸,皮肤会感觉特别白嫩细腻。据说,这股水是和晋祠的水源相通的(晋祠水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好水)。  
  
  铁布衫折服劫匪
  汾河一旁故梗阳,男耕女织总农桑。可是这南青堆村既有渡口,又有大道。所以,常有盗贼劫匪在此出没,祸害百姓。
  一天,南青堆有个叫吴小的人外出卖粮返回时,在村口附近钱财被洗劫一空。吴小回村哭诉给了吴砍。吴砍立刻赶到出事地点,一伙劫贼正在草丛中分赃。吴砍大喝一声:“哪来的狂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民财!快快把赃物放下,饶你们不死!”劫贼说:“你口出狂言,有何本事?”吴砍原不想动武伤人,只是想要回被劫的钱财,让他们改邪归正就是了。于是,吴砍脱光上衣,在路边长满酸枣苗子的疙针窝里打了两个滚。劫贼一看,就知道是遇到练就铁布衫绝技的吴砍了。赶忙求饶说:“我等有眼不识泰山,吴砍爷饶命,我们再也不敢抢你们吴家钱财了。”吴砍说:“不光是吴家,凡是南青堆的人,你们都不能欺负!”劫贼问:“我们怎么能认出是南青堆的人?”吴砍说“青堆人上会赶集,带一根青茭棍,上面留一片叶子。”
  吴砍将这个信号告诉了村人,从此,南青堆的村民再也不受打劫了。
  
  铜头铁牙斗齐砍
  南青堆村汾河对面的邻村里有个叫齐砍的人,在汾河两岸十里八乡称得上一霸。齐砍喜欢看戏,无论哪个村唱戏,都得在戏场中间搭个看台,让齐砍坐在台上看戏。
  有一天,南青堆村唱戏,照样地在戏台中间搭了个看台,齐砍威风凛凛,得意洋洋地坐在台上。这时,南青堆的吴砍刚好从外地回来了,一看这事,说:“世上哪有这等不公之事?”上前在齐砍的看台下用头一顶,便将看台掀翻了。齐砍跌了个仰面朝天,翻身起来问随行的人是谁干的。随行告诉他说是南青堆的吴砍回来了。齐砍说:“老子今天便要和他会会!”于是,两个“砍”便在戏场中间斗开了。看戏的人不看文戏看武戏,都在一旁为吴砍鼓劲。齐砍见实打硬碰斗不过吴砍,就另想计谋。他请吴砍到饭店吃饭。齐砍说:“我要敬你一碗酒。”吴砍将一大碗酒一饮而尽。齐砍说:“好样的!可敢吃我刀上的肉?”他用一把牛耳尖刀扎起一块红烧牛肉,送到吴砍嘴边。吴砍二话不说,眉头也不皱一下,张开大口,嘎嘣一声,便连刀尖带肉都咬了下来,随即咽下牛肉,将刀尖“嗖”的一声吐在齐砍的发际边。这是吴砍的厚道之处,没伤人五官,不破人相。齐砍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横行霸道了,他拜吴砍为师,两个“砍”一个在汾河东,一个在汾河西,共同维护乡里乡亲的安全。南青堆渡口很快就成了闻名千里汾河上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