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590期 >2013-12-01编印

每周一字
刊发日期:2013-12-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医【医醫毉】(yī)
  “医”,繁体为“醫”,异体为“毉”。汉字简化前,“医”、“醫”、“毉”三字的意义不同。“医”为会意兼形声字,从匚,从矢兼声。
  《说文·匚部》:“医,盛弓弩矢器也。”本义为盛箭的器物。“医”又表示借助器械治疗身体疾病。“醫”简化为“医”,指医疗、治疗、医治。从矢,说明从医应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矢”可视为“疾”省,强调有了小病应该及时医治。有道是:“小疾不治成大病,小病不治吃大苦。”
  繁体“醫”从殹,从酉;异体“毉”字从殹,从巫。“殹”是治病时的扣击声,“殹”中有“殳”,为敲打,代指调药用的木棒或拍打、敲击、点穴、推拿、按摩等动作,表明“醫”、“毉”离不开这些治疗手法。“酉”本义为酒坛子,代指熬药或酿药酒用的罐子。“酉”也可视为“酒”省,表示酒。因酒常用作中药的药引或针灸消毒的酒精,故而“醫”从酉。“殹”“酉”为“醫”,指通过推拿或用酒作药引的辅助方法给人治病的人。《说文·酉部》:“醫,治病工也。”“醫”的本义是医生、大夫。“巫”为巫医、巫术,古时医巫不分家。“毉”从巫,因为医与巫初期是合二为一的。《广雅·释诂四》:“医,巫也。”“医”后来用作“醫”的简体字。“医”、“醫”、“毉”三个字分别反映了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治病的不同方法和形式。
  医者为治病之人,如医生、医师等。《周礼·天官·医师》:“凡邦之有疾病者,庀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说凡国中有患疾病的人,有头上长疮或身受创伤的,都到医师的官府来看病,医师派医者对他们分别进行治疗。
  医者有“上工”和“下工”之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医和庸医。所谓庸医是指医术差劲、误人性命的那种人。而良医则是指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人。如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都是名垂千古的名医、明医。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性命如同行善修佛、修造七级浮屠那么高的德行。医者除了具备高超的医术外,还要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那些见钱眼开、无钱不给治病的人称不上医者。只有心怀慈爱、医术精湛的人才是真正的医者。医疗事业是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事业,是造福于社会、造福于百姓的高尚事业。所以,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不仅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和子孙后代修福。
  行医治病是一门学问,即“医学”。医学有“中医”和“西医”之分。“医”从繁体到简体的演变,其实就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近现代不断受到西医影响的一个折射。简化后的“医”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医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