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常映红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县图书馆将10月21日—27日确定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了“图书馆馆外读者服务周”活动项目,同时将每月的第三周确定为服务周,活动项目包括免费送书进社区、进乡镇、进老年活动中心、进敬老院等,其目的就是为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真正落实“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方便读者,一切服务读者”的办馆宗旨,使阅读风气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构建书香清徐。
■健康讲座班听出新理念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是指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是指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是指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是指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10月21日上午,在县图书馆报告厅,由县政协秘书长武志勇主讲的《健康知识讲座》正在进行,来自县直机关工委、各乡镇(街道)的有关人员将偌大的会议室挤得座无虚席,大家侧耳聆听,并不时低下头刷刷笔记着。“单位通知来听讲座,原来以为武秘书长是机关公务人员,一定会围绕政策呀法规呀等方面的知识作一堂讲课,没想到来了以后听到的却是这么一堂课,真是受益匪浅。”教育系统的刘女士满脸兴奋地说。
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来自卫生系统的小张大夫则惊讶地说:“主讲人知道的健康养生知识真多真广,让我这个当大夫的也听得入迷了。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饮食不节,身体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多掌握点养生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锻炼身体,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食补或食疗,做到无病防病而不是有病治病,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必要。”
当问到如何掌握了这么多的养生知识时,武志勇笑了:“其实也就是书看得多了点。我认为读书真的是增长知识的最佳手段,不管读什么书,总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用健康的身体享受美好生活,让书香一缕陪伴我们度过一生灿烂的岁月!
■图书流通站书香满校园
10月22日下午,县文体广新局副局长马鸿雁、县图书馆馆长常永利一行带着300余册课外图书来到西马峪中心小学,为这里的孩子们送去了精神大餐,标志着县图书馆全民学习活动图书流通站正式启动。
马峪乡西马峪中心小学共253名学生,学校有一半多孩子实行寄宿制生活,孩子在校时间长,课外生活相对贫乏,针对这种情况,县图书馆将该校确定为图书流通站,精选出300余册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并将根据阅读量每学期前往轮换书籍,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一本好书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特别对于孩子们来说,图书就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也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我们向县图书馆领导对孩子们的关爱表示诚挚的谢意!”在图书流通站启动仪式上,该校副校长庞灵爱老师动情地表达了对县图书馆的感激之情。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一接过叔叔阿姨们递过来的一本本散发着清香的书籍,求知的欲望和喜悦的心情写在他们朝气蓬勃的脸上。
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读书的快乐,读更多的好书,让浓浓的书香飘满校园,让知识和智慧在美丽的校园流淌吧!
■路边借书点“悦读”更方便
10月23日上午,西北风嗖嗖地刮着,最低气温零下1度,人们似乎还没一下适应了瞬间下降的温度,大街上,他们都低着头裹紧上衣行色匆匆。
在通湖路旧图书馆门口,一张大方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旁边挂着一幅鲜红的横幅,“清徐县图书馆馆外读者服务”几个大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方桌前面坐着几名戴着胸卡的工作人员,他们一边整理书籍一边记录着什么。“是卖书吗?”路过的一位阿姨停下自行车,好奇地问。“不是,阿姨,我们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设立的一个借书点。”工作人员焦淑芬站起身来回答。
听说是借书点,好多路人都围拢过来,了解到情况后,有的要立即借书,有的要回家取卡,还有一名女士干脆掏出自己的身份证和100元现金,当场要办借书卡。于是,工作人员又耐心地解释:这个借书点是针对有借书卡的读者设立的,为的就是方便大家就近借书。
中午12点时,县图书馆工作人员迎来了工作的高峰时刻,许多上班族下班回家路过这里,看到借书点,都从身上掏出借书卡,就近借上自己心仪的书籍。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刘志杰举着一本《尧舜禹演义》和一本《别说你懂职场礼仪》高兴地说:“早就想借几本书看了,无奈图书馆离得较远,平常上班也没时间。今天可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借到想看的书,真是太方便了,希望图书馆以后能经常设立这样的借书点,为读者提供便利。”
书籍就是一盏指明灯,让我们循着这盏灯的指引在人生的道路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坚定。
■书香伴老人老年有所乐
10月24日下午三点,县老年活动中心,午休过后的老人们纷纷来到这里,打牌的、看报的、唱歌的、练书法的,大家有条不紊忙碌着。
县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缓缓驶入院内,车停好后,下来一队人马,他们肩扛的、手提的、两人抬的,运输着几个包裹上楼了。
“听说县图书馆为咱们送来一批图书,快去看看吧。”正在打牌的几位老同志得到了消息,于是,大家扔下扑克牌,朝二楼走去。
老年活动中心的图书室里,图书管理员王永发正在招呼着图书馆的张巍、孙美文等人拆包、点数、存放书籍,涌进来几位老人,他们迫不及待地一人拿起一本书翻看:“太好了,这么多历史和保健方面的书籍。管理员,我们能不能带几本回家看?”王永发赶忙“夺”过书籍:“别急,等和人家图书馆交接完了,大家想怎么看怎么看。”看着新添了的满满两柜子的书籍,听着图书馆的赵晓娟“看完了还需要哪些方面的书籍就给我们打电话”的话语,王永发高兴地笑了……
来到县敬老院时,携带的300册杂志和500份报纸十分钟之内便被老人们一抢而空。老人们说:“在敬老院的日子,有杂志陪伴,会更加感觉生活的乐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愿老人们不断从读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送书进家庭生活更和谐
听说种植能手贾晋卿9点钟要去街道办给菜农授课,10月25日早上8点,县妇联、图书馆及街道妇联的领导就来到贾晋卿家,为她送去了“精神食粮”。
“传承国学经典,提升文明素质”主题活动是县文广新局和县妇联共同组织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开展“与经典文化同行,与圣贤先哲为友”,“亲子读书共成长、经典文化进家庭”和“书香家庭”评选等特色活动,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经典,在热爱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县城和建设一流文化强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翻看着满满一茶几的书籍和杂志,贾晋卿激动得满脸放光:“太好了,都是农业方面的实用书籍,这下我可以多借几本给菜农朋友们阅读了。”随后,爱说爱笑的老贾又“得寸进尺”地嘀咕:“我一年到头征订报刊杂志,费用怎么也得一千多元,今后能不能多给我吃点偏饭,多提供点需要的书籍,哪怕借也行,一次多借几本……”县图书馆馆长常永利笑了:“可以,今后需要哪方面的书籍,尽管去馆里,我们会尽量满足您的要求。”
从贾晋卿家出来,一行人又来到居住在阳光花园的陆芳芳家。陆芳芳的家庭是一个学习型家庭,多年来,全家人以读书为爱好,以读书为光荣。
初冬时,天虽然较冷,但这队人马忙得乐此不疲,他们克服单位人手紧张等困难,在保证馆内工作正常的情况下,想法设法抽调人员忙碌着,奔波着,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好书送给爱书的人,让书香弥漫梗阳大地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