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步减退的趋势,但是在减退出现的时间、速度和程度各方面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到了七八十岁仍思维清晰,保持很好的记忆功能,这说明人的记忆功能有可塑性,“老糊涂”也不是不可避免。只要重视,从中青年开始预防,完全可能推迟或减缓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发生的时间和程度,避免病理性记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首先要精神愉悦。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某些精神因素可以引发记忆障碍,如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心情压抑以及抑郁症等。因此,要培养广泛的情趣,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
其次,要勤学习,多动脑。多开动脑子,多分析问题,可防止脑子迟钝,使大脑皮层的记忆神经永葆青春。人到中年后,要保持看书学习的习惯,多做一些使用脑力的休闲活动,可大大延缓记忆力减退的时间和程度。
再次,要加强锻炼。运动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活跃,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有助于记忆。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积极参加如打太极拳、散步、爬山等户外活动。
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有人为了增强记忆效果,拼命使用强身补品或补脑药物,也有人想借助烟、酒、浓茶、咖啡来克服健忘,这都是不科学的。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要充足但不可过多,注意营养但不可过剩。老年人的饮食以清淡为宜,多摄入蛋白质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蛋、粗纤维食品等,不要使用铝制餐具,适当补充钙质等。
另外,要积极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天津、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是导致记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