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县委书记韩良会在创建全国(省)文明县城推进会上强调,要通过创建,着力解决干部的精神状态问题。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就是人们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形态。就个人而言,精神状态好,就会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精神状态不好,则会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最终一事无成。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而言,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情激昂,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暮气沉沉,一盘散沙,对工作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结果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党员领导干部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也是本单位、本部门干部风气和干事氛围的影响者和引领者,其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干部的工作状态,反映队伍的作风形象,决定工作的效率质量,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满怀激情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关键所在。激情是一种积极心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豪气。没有激情,做事平铺直叙、按部就班,很难打开局面、干出成绩、创出亮点。
敢于担当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体现。敢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认准的事、决定的事和已经部署的工作,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于负责,一抓到底。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不能缩手缩脚、患得患失。
争创一流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最终落脚点。检验领导干部在不在状态、状态好不好,最终要看工作成效。不能有“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的思想,应该站得更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要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努力创造一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