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周末*人物总第2569期 >2013-10-13编印

闲不住的郭师傅
刊发日期:2013-10-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陈宏健
  夜已经很深了,郭永刚洗把脸赶走睡意,柔和的灯光下,又出现了他端坐在工作台前忙碌的身影。像这样通宵熬夜为顾客修理电器,已数不清有多少次了。
  本文的主人公郭永刚,是东湖街道南营留村人。目前,他在美锦南大街开着一家名为佰超电器的家电销售维修服务部。本着顾客至上、诚信经营的理念,近年来,郭永
  刚在钟爱的行业里,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7年的维修生涯
  走进室内,不大的店面里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配件和顾客送上门的电器。40岁的店老板郭永刚拿着万用表正仔细地对一台电视机进行故障排查。“这是顾客刚拿来的,说电视看着看着颜色就变得不正常了。”他一边排查一边招呼记者坐下,然后放下万用表打开了话匣子。“修理电器其实主要从兴趣爱好出发,没想把它当成挣钱的手段,”对于修电器的初衷,郭永刚这样说。他小时候就喜欢摆弄各种电器设备,而且只要有人修理电器,他就会凑到跟前瞧一瞧,并试着亲自动手拨弄两下。看得出,郭永刚对它的痴迷程度可见一斑。因缘于此,他1996年从太原冶金工业学校毕业后,便经人指引在县太安电器服务部拜师学艺,开始学习实践各种家电和电动工具的维修技术。
  初入家电维修的殿堂,意味着零起点。每当工作遇到疑难问题时,郭永刚的不知所措就会与师傅们的娴熟麻利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能这时候,他内心更多的是气馁、是沮丧,但郭永刚没这样想,他始终安慰自己,不要心急,从头做起,一切都不会太晚。这不,他的妻子对他工作的忘我专研可是深有体会,“他经常为了研究一处故障耗费很长时间而忘了吃饭,就说现在家电更新换代快,需要他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产品的性能,他就买来好多书籍,点着灯光没日没夜地学习,不过他也没白学,一般遇到了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看来,家电维修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这种辛苦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正如他妻子所说,打那时起,郭永刚就珍惜一切机会动手练手,遇到疑难及时向师傅请教、与同行探讨,并逐渐掌握了一套过硬的家电维修技能。通过两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于从一个略知皮毛的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行业中的熟练工。习得手艺,郭永刚也想尝尝当老板的滋味。就在1998年,凭着多年的积蓄,加上学习家电维修积累的经验,他在二街镇中宿舍楼内开了一家个体经营店铺,准备一试身手。可想得容易,做起来难,由于摊子规模较小、维修种类也不多,地方又偏僻,店面的运营只是停留在家人朋友与左邻右舍这些层面上,客户来源的不固定、不稳定性成为长期抑制郭永刚事业发展的瓶颈。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换一个地方,换一种心情。2006年,郭永刚寻思着将修理店迁到原法院宿舍单元楼内,以期待事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终于,在这里,他迎来了事业的春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郭永刚的客户维修量日益饱和,业务越做越多,店面扩容已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2009年的时候,他在药材公司旁租了一间门面房,正式拉开了从单纯的家电维修服务扩展到销售各类家电的序幕。
  万余件家电从他手里“新生”
  “郭师傅,我的收音机坏了,能不能帮我看看是哪里出问题了啊?”“小郭啊,我家电风扇坏了,我叫我老汉给你送过来,帮着修一下吧?”“郭叔叔,甚时候有空,来看一下我家的空调,最近老是嗡嗡地响。”……多次采访、多次中断,郭永刚一会儿招呼着上门的顾客,一会儿又接听着电话,在顾客看来,他就是家电的“救星”。
  在店内,不少慕名前来的顾客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阿姨带着自己刚买不到一个月的不锈钢电热水壶来请郭永刚帮忙检查,“今天用电热水壶,没想到水烧了一半,突然跳了闸,连家里的保险丝都给烧坏了。”
  郭永刚仔细检查了电热水壶,询问了王阿姨后作了解释,“你这是水壶使用时加水超过了警戒线,水快烧开时溢出造成了短路,所以导致保险丝烧断的。”郭永刚提醒说,以后使用电器烧水时,一定要注意放水不要过满,最好留出几厘米的空隙,避免水烧开时溢出,造成电器损坏甚至短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送走王阿姨,住在跟前的刘大爷也揣着自家的电饭煲,来郭永刚店里询问起了“病情”。郭永刚接过电饭煲,左瞧瞧、右看看,像鉴定宝贝一样倒腾着,眨眼功夫,他就将电饭煲修好了!刘大爷满意地呵呵直笑,“小郭啊,你的技术真好啊,这么快就帮我修好了电饭煲,来我赶紧回家煮饭去。”
  一波又一波的人流,一次又一次耐心的接待,直到下午一点,郭永刚才歇了一口气,他擦擦脸上的汗珠,准备吃午饭。
  17年来,王家的空调,赵家的冰柜,李家的洗衣机……一件件“受伤”的电器在郭永刚手里获得了“新生”,细算下来,他一天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修电器。“郭师傅,你这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就连休息的时间都很少吧?”记者问。“是啊,怎么能歇了呢,工作一个接一个,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这方面的问题。我这人,有了营生就歇不下来,没有营生做同样也歇不下来,不动动手、找点活计做都感觉闷得慌,更何况这样做,我的心情也很舒畅,生活也比较充实。”从他口中记者还得知,即便是过时过节,他的工作仍在继续……
  不能言说的辛苦
  在郭永刚的工具包里分门别类的装满了钳子、改锥、电笔、万用表等工具以及一些电器元件……他说,“根据维修产品的不同,每去一处,都要重新配齐不同的工具。”当天下午,他接到任务,春苑小区一用户报修热水器。带着种种好奇,记者也跟着郭永刚亲身体验了一下一线维修的工作。
  车辆疾驰,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小区。郭永刚提着工具包,三步并两步地向五楼住户家“奔”去。待他赶到后,发现住户连接热水器的阀门锈住了,需要换一个新阀门。
  既然要换新阀门,那旧的理应先淘汰才是。郭永刚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踩在最上层进行修理。但这修理的过程可真叫个累啊!只见他仰着脖子,翻着眼,时而瞧瞧这,时而望望那,时而愣神般地摸索着解决问题的办法。10分钟过去了,郭永刚除了简单的挪动身体查看外,几乎没有停歇。
  就在他往下拧旧阀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陡然间旧阀门一下子断了,热水器里的水哗哗地喷涌而出,直冒得房顶、墙上、地上……到处都有其"亲吻"过的痕迹,再回过神来看看踩在凳子上的郭永刚,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措不及防地被水流冲击得从头至脚、淋漓尽致,他浑身都湿透了!
  衣服都湿了,这还怎么工作,该住户提出要帮郭永刚换身衣服再操作,但郭永刚找了块毛巾简单地擦拭了一下身体,随后爬上了梯子继续奋战!
  1小时后,他修好了热水器,穿着湿漉漉的衣服,浑身哆嗦地回到了店里。其实这样的事例实在是太普通了。近至街坊邻里、远到边远山区,郭永刚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全天候的作业早就成了一种日常的工作状态。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业多年来,不仅仅街坊四邻被郭永刚精湛的技艺所吸引,甚至就连澳柯玛厂家也与郭永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指定其店面为“澳柯玛清徐售后服务中心”,让他负责澳柯玛系列产品的销售与售后维修。
  虽然这样的合作为郭永刚增加了工作量,让他更加地辛苦和忙碌,但郭永刚
  得到了普通百姓、名牌厂家对他的认可,记者也能感受到郭永刚言谈举止中由内而外的自豪感。随着郭永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呢。
  其实,多次采访中,郭永刚言语并不多,而且会时时以“一直干的就是这个,没什么值得采访的”为由婉拒记者的提问,但他还是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维修电器的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用户100%的满意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今后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益,用心经营,才能让店面越做越好吧!”
  采访行将结束,本就摊不开手的郭师傅执意将记者送至门外,他憨笑着说,“小伙子,你的工作单位就离我这里很近,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时欢迎你来啊,还有,其实我的这些事儿真不算事儿,我做的就是本职工作,也没啥……。”看着郭师傅那张憨憨的笑脸,我有一份莫名的感动,为他对事业的那份满腔热忱和坚定、执着,他的笑给了我力量,他的笑也给了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