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国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对联起源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即上、下联相对、关联而又不能意思重复,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
相对,位置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字、词意以相反、相对为佳,相似、相近为次。也有一些特殊联,如人名联、拆字联、偏旁联、同音联等等。贴联必须直写竖式,自右向左,由上而下,不可颠倒。
目前,联坛流行这样一个观点,即凡是对联必须讲究声律平仄,如果对联不拘平仄(只保持上、下联尾字,上仄下平),那就不是”合联”,是”病联”。刘福铸先生在《平仄和对仗在律诗和对联中的地位有别》一文中说,对联的灵魂即是对,因此一副对联,只要对仗工稳,即使联内平仄不合有些人规定的律,仍可成为佳联,仍可以为正格的对联。吴伯雄在《楹联作法纵横谈》一文中,在关于楹联种类一节里,首先以平仄来分,把对联分为“平仄协调对联”和“不平仄的楹联”两类,他列举了大量联例佐证,他还指出这类楹联的优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它愈来愈有生命力(指只要求上仄下平的非平仄对联)。然而时过20年,遗憾的是不拘平仄的对联由于部分原因,不仅末能争得一席之地,反而处境艰难。
个人以为对联作为一种文化理应放宽和尊重其发展,而不能将其硬套在格律诗里,而且诗的种类也很多,比如格律诗、诗词、散文诗、打油诗等等,为什么不平仄对联只能套在格律诗里,连打油诗的地位也得不到。
我们来欣赏一副明朝对联大师解缙的名联,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蒲、桃恰好与葡萄同音,而蒲属草本植物,桃和葡萄属木本植物,故草本在前,木本在后,以相呼应。下联,梅、桂也是两种植物,梅、桂与玫瑰同音,梅花于春初开放,桂花与玫瑰花开放于夏秋,故照应上句”春香秋香”。我们再来看一副对联,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一乾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一纪昀该对联南北、东西,通州、当铺互合,唯下联最后两字,东西若指物品则欠佳,后经本人分析认为,下联应是东当铺和西当铺当着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物品,我们可以以此来换个下联:东行人,西行人,东西行人行东西。学习对联应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本人原创两副简易联示范。一,上联:春雨绵绵满山花开。下联:秋风瑟瑟遍地鸟鸣。解释:春雨、秋风相对,绵绵、瑟瑟相对,满山、遍地相对,花开、鸟鸣相对。二,上联:大河滚滚东流去。下联:小溪涓涓西涌来。本联上下联各有四个字带有”三点水”偏旁,且位置相对,较第一联已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