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乡镇*街道总第2554期 >2013-08-28编印

贫困但快乐的新科“状元”
刊发日期:2013-08-28 阅读次数: 作者:李晓雪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亚男考了620分,是今年全县的理科状元!被上海复旦大学录取了!”
  好消息顿时在大街小巷传遍了!
  王亚男是柳杜乡常丰村人,1994年出生的她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看上去更阳光、成熟、懂事。
  一
  走进王亚男的家,她的妈妈正在一间土坯房里忙活着,房顶上长出不少草来,破烂的泥房子逢雨必漏,进到屋里,黑漆漆的让眼睛有点适应不了,一股潮湿的怪味刺激着鼻腔……一家人勉强在里面住了一年又一年。王亚男高二的时候,因为身体受不了浓重的湿气而过敏起疙瘩,父母只好借钱又盖了几间房,但因为钱的关系,只盖成了毛坯房,没有装修。“现在家里天花板的顶也没吊,窗帘也没有安,客人来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说起家里的境况,王亚男的母亲眼圈一红,失声哭了起来。记者注意到,在她的家里没有一件家具,唯一摆着的一张床还是用几个木头箱子、一张预制板拼起来的……“一家三口的生计全靠家里的四亩地,两亩种梨树,两亩种玉米,今年春天的那场雪让梨树收成也没了!满打满算下来,今年也只有5、6千块钱,连娃娃的学费都不够!”王亚男的父亲叹了口气,耸了耸有些微驼的肩背。女儿要上学,他在农闲时也外出找零活儿干,想到家里的情况,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着。
  二
  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王亚男从小就喜欢学习,而且很上进,对于学习,她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是反对题海战术的,不一定要一个劲地死学,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比如做题的时候要从某一道题里总结出做类似题的规律,也要掌握一定的课外知识拓展。”凭着这股聪明好学劲儿,王亚男从柳杜乡中学被保送到了清徐中学。
  在清徐中学,王亚男同样成绩优异,是学校的佼佼者。她的同学在谈到王亚男的时候,都是一脸的羡慕和自豪:“她可是我们班的尖子生,每次考试都排在前几名!她的思维和她的语速一样,转得飞快!今年高考她考了620分,是理科状元呢!我非常佩服她!”
  三
  “这次助学活动帮助不少像我这样的农村学生圆了大学梦,我会记得大家的好,争取优异地完成学业,早日回报社会!”当团县委的同志领着爱心资助人士武先生来到常丰村,把5000元助学金交到她手里的时候,王亚男的话语里充满着感激。乡里知道王亚男的情况后也给了她2000元助学金。“上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妈妈很憔悴,脸上被烫伤了,没钱治疗,生物老师知道后,要帮我们先垫上,还说,有困难随时都可以找他……”在和王亚男交谈的过程中,她无意识地说起这些话,默默地感恩着,用她优异的成绩回馈着关爱她的人们……
  四
  在助学活动中,有些学生即使家庭条件真的很贫困,可也不会主动找到学校申请资助,似乎一旦申请,就暴露出贫困的家底。有些符合条件的学生也因担心被同学瞧不起而拒绝接受资助。“贫穷并不是我自卑的理由,我并没有觉得命运对我有任何不公平的地方。”和部分贫困学生的想法不同,王亚男并不因贫穷而自卑。
  贫穷不是件坏事,完全没必要因此感到自卑或是孤独,它反倒可以成为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动力。通过努力改变贫穷、改变命运这也是王亚男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
  五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王亚男凑足了第一年上大学的学费,在被问起将来的打算和理想时,她很乐观地说:“我从小就喜欢学理科,尤其是数学,将来有机会希望可以搞研究。至于以后对上学和工作的打算,相信到时候困难都是能被克服的。”
  王亚男在家时,也会帮父母到地里干农活,“上大学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做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来减轻家里的负担。”说到以后,她的眼眉扬起,嘴角微微上翘,眼睛里写满了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