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544期 >2013-08-04编印

每周一字
刊发日期:2013-08-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印【印】(yìn)
  “印”,会意字。
  “印”的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爪,右边像一个跪着的人。“印”表示一个人用手按住另一个跪着的人,会意为“按压”,可理解为用弯曲的手指执印章按压盖印之意。“印”原本是上下结构,随着汉字的演变而为左右结构。《说文·印部》:“印,执政所持信也。”许慎认为“印”的本义是官印。近代人罗振玉认为,“印”的本义为按压,用按压的“印记”来专指“印章”。按压能在物体上留下痕迹,故“印”还可以表示痕迹、记号的意思,如印痕、印迹、手印,由此又可引申为在人的大脑里留下很深的记忆,如印象、印记、烙印。
  《尔雅》:“玺谓之印。”我国秦代以前把“印”叫做“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只有皇帝和诸侯王的印才可以称“玺”,列侯至二千石官员的叫“章”,其他人的一律叫做“印”。以后“印”、“章”合用,则为泛指。
  “印”的本义是压按,这同《说文》中把它解释为执政者所持的“印章”、“印信”的使用方法一致,所以“印”可以表示印信,图章。古代士人,多以“腰悬金印”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绶”是印上系着的带子,合称“印绶”,象征权力和地位。古时天子设百官,由品级各置官印,以此表示授予了他们权力,他们可以协助天子治理国家,但是官员在离职时必须交还官印。中国古代士人的心中,莫不或多或少地存有这种“印”的情结,而统治者就利用这种心理来行赏论罚。
  印章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文化之一。令国人骄傲的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中国”,就是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融入其中了。奥运会会徽图案疏密有致,虚实互补,潇洒飘逸,含蕴无穷,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神韵。不论古今,在中国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或多个印章,或言志,或娱情,或表身份,或仅仅是名章用来代替签名,用途各异,却都留有文化的印记。
  印刷术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推动人类文化进程的一大动力之源。其工作原理和用印的程序颇为相似,所以“印”也用来代表印刷。
  沈括《梦溪笔谈》:“若印数十百本,则极为神速。”这是讲活字印刷的先进性,突出了它的方便、快捷。印刷术经历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铅字印刷、胶版印刷等发展时期,到今天的激光照排、数码印刷等尖端技术,无不以“活字印刷术”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