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以创先争优等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把团的建设纳入党建整体规划,狠抓组织领导、工作引领、搭建平台三个环节,做到了组织机构同步设置、重点工作同步谋划、日常活动同步展开、基础资源同步利用、工作成效同步考核。实现了党团共建同加强,转型跨越齐助力的良好工作局面。
——加强领导,夯实党建带团建的组织基础
努力把握新形势下党团共建的新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强化领导,成立了全县党建带团建工作领导组,健全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重点抓、专职团组织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一是从强化班子入手,将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选派为县、乡、村三级团干,团县委书记从全县科级干部队伍中遴选、副书记从大学生村干部中公选,10名乡镇(街道)团委书记从乡镇(街道)后备干部挑选,197名村(社区)团支部书记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在岗的85名大学生村官全部担任所在村(社区)团支部书记。二是从强化基础入手,在投入2000余万元实现了188个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的同时,抓好团组织配套设施建设,使广大团员青年参政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三是从强化制度入手,健全了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共青团工作、各级党委定期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党建带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党(常)委会,经费保障等多项制度。
——工作引领,构建党建带团建工作大格局
一是从强化规范入手,出台了《清徐县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党建带团建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团建工作联系点37个,创建党建带团建示范点5个。二是从强化考核入手,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建工作目标考评体系,作为各级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级干部实行严格考核,激励有为,鞭策后进,确立了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的工作导向。三是从强化宣传入手,在《清徐报》开办了“转型跨越优秀青年风采录”,大力弘扬先进团员青年的先进事迹,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荣誉感。
——搭建平台,促进党团双带作用同步发挥
一是从强化教育入手,以创新型、实干型、知识型、专业型团员队伍为目标,把团员队伍的教育培训纳入了全县年度干部教育工作计划。开展“百场万人大培训”,通过主体班次培训、外出考察培训、上网学习培训和学历进修培训等形式,做到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述学与考学相结合的形式,强化理论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党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从强化关心入手,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加大优秀团员青年在“两代表一委员”和工会、妇联等组织中的代表比例,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按照推优程序新推荐177名优秀青年团员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定期走访、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中困难和问题,增加他们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激发他们的带头热情。三是从强化服务入手,工作上关注,搭建团员青年发挥作用平台,邀请7批次省、市青年组织来清考察,与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团委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青年创业讲师团和咨询服务团,帮助转型企业突破技术难题77项。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等活动,栽植青年林7处、8000余株,培育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67家,建设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10个。率先成立了驻清单位团委联谊会,积极与交行清徐支行、民生银行清徐支行、煤销清徐分公司团委开展工作合作,推荐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8000余万元、贷款人数538人、带动就业1018人。创建青少年维权岗9个,大力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7件(次)。开展青年文明号“一助一”呵护留守儿童活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积极引进“芙蓉学子”、“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加多宝·学子情”等爱心助学项目,资助贫困学生32名。积极开展县级青年安全示范岗创建活动。通过青年助老、助残、助困活动,结成服务对子370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困难1300余件(次)。实施“城乡清洁青年行动”工程,先后发动组织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创建青年文明楼、文明小区和志愿者服务站27个。通过搭建各种服务平台,使广大团员青年的全县转型跨越发展中体现人生价值,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我县坚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放在推动全县大局中去谋划,全县团的建设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团县委荣获太原市五四红旗团委、太原市志愿者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团组织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清徐县委荣获中组部创先争优先进县党委称号。
虽然我县党建带团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工作的推进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党团共建形式单一、内容载体不灵活、团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等问题,与上级党团组织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式,以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带动团的建设,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队伍建设、带作风建设,建设好广泛覆盖、富有活力的团的基层组织,配强选好团干队伍,带好一支理想坚定、学习勤奋、弘扬新风、争先争上的党团员队伍,不断推进党团工作的同步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