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妒妬】(dù)
“妒”,异体为“妬”。形声字,从女,户声。
“女”为女子、女性;“户”为单扇门,古代以门为大,户为小。“妒”为户中之女,这里寓意为小户人家的女子没有教养,或是小家子气的女子心胸狭窄,或是足不出户的女子未见世面,由此而产生妒嫉之心。女子恨己不为男身,能够放纵于户外以求得自由;也嫉恨男人在户外放任妄为,从而生嗔恨心。《说文·女部》:“妒,妇妒夫也。”“妒”最初指妇女妒恨丈夫。
女人容易妒嫉。“女”在“户”外,表示是女人妒嫉男人家外的女人,也意为男人因女人、女色、女姿而生妒心,因女人身在户外,心不系家而生妒心。“妬”从女,从石。“石”为石头、石块,以示妒火中烧的人顽固执着,失去了理智。妒是一种不自信的心态。
据《太平御览》上记载:武阳一女子,因怕自己的容貌在桃花面前逊色,便命人砍去桃树,由此被称为“妒花女”。相传晋代刘伯玉夫人段氏,只因丈夫赞美《洛神赋》中的洛神,说了句“娶妇如此,无憾矣”,便妒性大发,投水自尽。
战国时张仪为推行合纵抗秦的主张,带着门客去游说楚国。楚怀王却不屑一顾。时间一长,费用都花得差不多了,张仪去王宫向楚王辞行,楚怀王这才召见他,说了一番客套话,就要把他打发走。张仪道:“大王对我等如此厚爱,此恩臣无以为报。只是此去途经燕赵,闻听燕赵多美女,愿为大王寻求几位绝色佳丽,以献大王。”楚怀王马上赏赐他黄金千镒。张仪谢恩回来,门客怨他一事未了又揽一事,张仪笑道:“不必担心,有人会自动送钱来。”果然,楚怀王的宠姬郑袖马上召见张仪,也送他一千镒黄金,嘱咐他为楚王选美时照看着点,张仪慨然允诺。还没走出宫门,张仪又被王后召去,也是如此这般。这样一来,张仪共得了三千镒黄金,众门客皆大喜,只是如何向这三人交差呢?张仪胸有成竹,带众人去宫中面辞楚王。席间,张仪略施计大力夸赞王后与郑妃是绝色佳人,世间女子根本无法相比,楚怀王听他夸赞王后、郑妃,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厚赏张仪,并送他们出境。张仪正是抓住了这些女子的心理,专门在这个“妒”字上大做文章,所以才能狠狠地发了一笔财。
“妒”而不止,妒的外延就会不断扩大,直至妒功、妒才、妒财、妒能。“妒”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羡慕之情,会让人心不平,气不顺,损性伤情。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妒忌对身心健康的损害。“妒”包含羡慕、眼红、忿恨、醋心、沮丧等多种情绪,能使大脑功能失调,抗病能力减弱,导致出现多种疾病。因此,襟怀宽广,心胸开朗,战胜嫉妒,才能成为心康体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