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暑,气温不断攀升,常常会有人感觉口干、胃口差,还时不时觉得心情烦躁,这些都是湿热症的表现。
什么是湿热?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受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是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而夏季一般是湿热症的高发期,因此,我们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清淡。
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适当摄入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黄瓜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薏米、鲤鱼也具有清除体内湿毒的作用,在夏天我们不妨熬些薏米粥来食用,它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而鲤鱼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它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而鲤鱼汤有祛湿开胃、利水消肿的作用,挺适合在夏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