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苗志崇
三十六岁的王桂红,典雅大方、自信美丽,梳妆台前的精心打扮装饰不出来这种沉稳亲切的气质,脂粉香水涂抹不来那种自内而外优雅内敛的魅力,和这样一位女士交谈,时常让人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距离。举手投足之间、言谈语句之中,让人有如沐春风的舒适。“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王桂红笑言自己“没什么文化”,但长期处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场所,被莘莘学子们簇拥环绕的环境,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经历,让王桂红知识女性的气质愈发的独特。用桂红的话来说:“是修行,也是享受。”在人生最茁壮、最丰满的年龄,拥有事业、理想,合二为一的生活,怎么能不让人越来越年轻。
坐在康大学校挂满了各色奖状,书本堆积的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电话声此起彼伏,王桂红一面有条不紊地忙乱着,一面微笑着和我交谈。即便是说起了伤心往事,曾经沧海的挫折和苦难,也不曾在她的笑容里掀起一丝的波澜,只有鬓角眉梢细碎的、不易为人察觉的皱纹,在默默地、无言地倾诉着那些岁月的坎坷。如果说,不经历苦难,无所谓成功。那么,王桂红是经受了多少风吹雨打、浪潮的冲刷,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呢?像是一部奋斗史、更像是一部励志片。
王桂红毕业于师范院校,毕业不久,就和相恋多年的老公结婚了,嫁到了我县马峪乡西梁泉村,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媳妇。又过了几年,一对儿女相继降生,老公郜彩发每天起早贪黑忙个不停,供养着幸福美满的一家人。虽然爱情美满、家庭和睦,但是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为了执著的爱情,王桂红可以抛开城里的生活,下嫁到鸡飞狗跳、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可以承受不富裕,却充满了温馨的生活。一双儿女的呱呱坠地,给荣升为母亲的王桂红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在师范院校里上过学、有过梦想的王桂红,深知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简陋的教育环境、相对狭窄的视野,让初为人母的她焦躁不安。“怎么办?”王桂红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大跌眼镜、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决定——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我要让我的孩子接受城里的教育!”就这样,王桂红和丈夫把幼小的儿女送到了县城的幼儿园。每天起早贪黑,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再接回来,孩子的上学问题几乎占据了王桂红和郜彩发的全部生活。年纪轻轻的一对小夫妻,本该是奋斗创业的时候,却不得不为了孩子长途跋涉、来回往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虽说看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做父母的最大的安慰,可是愈发窘迫的生活,让两个初涉人世的年轻人苦不堪言。2005年,孩子们该上小学了,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也为了减少家庭开支,王桂红一家搬到了南营留村,投奔了丈夫的三姐郜彩娟。
当妈的不容易,当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妈更不容易。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超前一步,王桂红给孩子们报了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对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特长,她比孩子们都清楚。久而久之,王桂红萌发了一个更不可思议的想法——“我要办培训班,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受教育。”因为平时接触这些方面比较多,还有亲戚在省城私立学校任教,王桂红的思路得到了全家尤其是三姐郜彩娟的大力支持。选教师、找教室、搞宣传……以“剑桥少儿英语”为基础的“春蕾英语学校”红红火火地开起来了。
第一期只有七十九个学生,但春蕾学校优异的师资力量、高档次的办学水平,显著的教学效果,很快就在孩子和家长们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春蕾英语的课堂是游戏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讲故事、演节目,学生与教师互动其中、其乐无穷,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很快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春蕾英语的名字不胫而走,广为传播……王桂红牛刀小试,大获成功。
王桂红说:“因为我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家长需要什么?我的学校不是补习班,不是补课班,而是为了给学校教育之外的孩子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一个更加优秀的目标。我们的教育是‘精英’教育。”
“精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说起创业时的艰难,王桂红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候,和三姐顶风冒雨,在街上搞宣传、发传单,非常艰苦。不过好在‘姐妹齐心,其利断金’。也是因为他们的支持,我才磕磕绊绊,一路走了过来。”
2007年,王桂红接手了以“奥数”教学闻名的康大清徐分校。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王桂红的“精英”办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全县各地的学生纷至沓来。为了强化教学质量,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王桂红聘请了富有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连亮新老师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听课、评课,给课堂打分。全校十多个教师,谁的课堂气氛好,谁的课堂互动多,谁的课堂教学方法新颖,王桂红全部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开展教师教学交流活动,促进老师们取长补短,更上层楼。无限风光在险峰,王桂红“精英教育”的崛起,也是源于孩子和家长们对优异学业的追求。但要说起如何打造春蕾康大的“精英”品牌,却不仅仅是追求那么简单了,要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除了练“内功”,还得有“外功”,只是在清徐坐井观天,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王桂红和老师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参加跨地区和国家的各种比赛,参与教育教学交流,几年下来,成绩斐然。
春蕾·康大的学生多次在各种赛事中获得佳绩,奥数初中班的孩子保送高中的比例达到85%以上,常年培训人数六百余人……
从两个孩子的母亲,到成为更多孩子的“家长”,从一个家庭妇女到掌握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学子云集的私立学校校长,王桂红在而立之年的人生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华丽转身。
成功绝非偶然,成功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这精彩异常的开幕式背后,是王桂红多年来专注于儿女教育点点滴滴的积累,对优质教学的不懈追求。清晰的办学理念,准确的教育定位,在学生和家长中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很快掀起了一股培训热潮,王桂红的金字招牌竖起来了,金光闪闪、成色十足……
如果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的驱动,仅仅是为了生活环境的改善,王桂红是走不到今天这一步的。王桂红这样诠释自己的快乐:“当看到孩子取得进步、家长满意的笑脸,当看到学生取得好成绩,家长兴奋的表情,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带着孩子求学时的情景……”如今的她,虽然现在面对着的是更多孩子,面对的是要求越来越高的教育环境,依然是多年前那个和蔼亲切的母亲,依然是一个为了孩子的优秀成长而不惜做“拼命三郎”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