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玲
女儿比较敏感,个性不张扬,重感情,是个文静内秀的孩子。女儿两岁就开始认字,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上小学前就能独立阅读。小学时功课很轻松,读过大量中外名著,《爱的教育》、《成语故事》、《简爱》都反复读过多遍,中学则涉猎更深更广。大量的阅读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她的爱心、学习动力、自信心等都得益于这些阅读经历。
如果要概括我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小学时,出于锻炼身体、培养气质以及交往能力等考虑,女儿也学习了舞蹈,还进了小海燕艺术团,但并不是表现最出色的那一类。有一次,团里选拔孩子参加重要演出,女儿没有被选上,很失落。这件事让我们明白,女儿并没有艺术天赋,这些经历能够丰富她的人生,但她应该专注的是她的长处——学习。女儿高中时,有次我们聊起这件事,女儿说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她发现了自己的天分不在艺术,还知道了人必须要有所长而且要做到最好才能受到重视,得到快乐。
小学四年级时,女儿考上了市奥校,每周六要花半天时间去学习。市奥校的生源和师资都是一流的,为了应对比赛,还办了一些强化班,女儿也可以去报名参加,但我们放弃了。这是因为考虑到女儿的数学天赋并不是最顶尖的一类,将来没有学数学的打算,也不想为了比赛拿名次进名校浪费时间(奥校离家较远)。记得当时一同送孩子去上奥校的家长有点纳闷:多少孩子花高价请老师补习奥数,不用花多少钱还有这么好的老师教,为什么要放弃?两年后,女儿还是在全国奥赛中获三等奖,免试进了名校。
高中分文理科时,按照女儿的成绩,能进华附很难挤进去的重点班,但这个重点班是理科班,女儿的兴趣在文科。我们之前的考虑是,本科读理科,研究生再转文科,后经详细了解发现,这相当困难,于是女儿又在周围“不理解的目光”中选择了普通文科班(华附文科没有重点班)。尽管这样,她知道理科学习对长远的发展很重要,因此并没有放松理科学习,在文科班时依然拿到了市级数学和物理竞赛奖。
我和女儿关系一直很好,尤其是她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使我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女儿每天回家都会向我说起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但时间长了我发现她会“报喜不报忧”。有一次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她挨批了,但回家没有告诉我。我思考其中原因,可能是自己性子急或者不适当的教育方式让女儿感到压力。于是我跟女儿约法三章:如果把自己不好的表现告诉妈妈,妈妈首先会表扬你;如果发现妈妈哪里做得不对并告诉妈妈,妈妈也会表扬你。这样女儿没有顾虑了,表现好坏,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就都会告诉我。
孩子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家长只有知道了,才能和她一起分析,才能让孩子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初中时,孩子自主意识更强,有时也不太听话,我的做法是,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说了一两次不听,就不再说,让她自己做错一次,产生了不良后果,回过头来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有些道理必须要有经历才能明白,成长需要等待。
我和女儿的沟通一直很顺畅,几乎无所不谈。高中住校期间天天电话联系。良好的沟通使女儿在我这里得到了理解和鼓励,释放了心理压力等负面情绪,也就不容易误入所谓“早恋”或其他“歧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