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林
河南开封铁塔是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耸立在开封城东北隅,它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它是目前我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琉璃砖塔。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是开封的标志。
铁塔,又名开宝寺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60多年了。塔仿木制楼阁形式,8角13层,高55.63米。内为砖砌,外用琉璃砖包砌。建造时,塔的门窗、斗拱、塔檐、平座等部位,共用琉璃砖瓦28种,并以红褐色为主,远看近似铁色,故称为铁塔。我们去时,正当红日高照,塔身五光十色,绚丽夺目,折射出迷人的光芒,远望犹如一条美丽的彩虹。
走近铁塔,我抬头细看,这仿佛是一座木塔,玲珑剔透,精湛绝妙。塔身挺拔,装饰华丽,每层开设一个明窗,其余皆为盲窗(即打不开的窗模)。明窗取向不同,一层北,二层南,三层西,四层东,依此类推。听导游说,设计明窗,除有采光、通风、瞭望之用,还能减缓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塔砖是由许多形状、大小各异的“结构砖”相组合。这些“结构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组装起来,严密合缝。铁塔外壁镶嵌的花纹砖有50余种,花纹图案包括飞天、降龙、麒麟、佛像、菩萨、狮子、伎乐、花卉、胡人等,造型优美,精妙生动,具有鲜明的宋代艺术风格。站在我们一旁的导游说,围绕铁塔左转3圈,右转3圈,佛祖将保佑你一身平安。不少游客信以为真,转起了圈圈。
登塔得另买15元的票,导游征询我们的意见。“来开封不登铁塔,等于没有来过开封”,那当然得上去看看啰!低头弯腰从塔下一个小小的洞口进入塔身,塔内有砖砌的蹬道,绕塔心柱盘旋而上。狭窄的阶梯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好在登塔的人不多,否则就难以侧身避让上下塔的人了。因每层塔只有一面明窗,塔内光线非常昏暗。登到第5层时,我看到了开封城内繁华的景像;登到第7层时,看到了城外绿色的原野;登到第9层时,看到了浩瀚奔腾的黄河,领略到黄河号称“天河”的含义;登到12层时,则感到祥云缠绕,云雾扑面而来,似入天空幻景。此即著名的古开封汴京八景之一——“铁塔行云”。有诗曰:“浮图千尺十三层,高插云霄客倦登。润彩氤氲疑锦绣,行人迢递见觚棱。半空铁马风摇铎,万朵莲花夜放灯。我昔凭高穿七级,此身烟际欲飞腾。”每当微风轻拂时,环挂在塔身檐角下的每层8个,共104个铁铃,叮叮当当,奏出悦耳美妙的乐曲,轻音环绕,更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据了解,塔身下面原有高大的石刻须弥座塔基,旁边有八角形水池。北面有小桥,过了桥方可进塔。由于历次黄河泛滥,塔基、小桥和水池,已被掩埋地下,今塔好像从地下突然长出来的一样。塔每层高度不一,愈上愈小,使整座塔身显得高耸、秀拔。前人形容它是竹林新篁,拔地而起;赞美它是倒提铁笔,横空而扫。铁塔宛如平地矗立的擎天铁柱,头顶蓝天,腰缠白云。900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4层至13层的各级檐角、塔壁,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巍然屹立。
下塔后,导游又带我们去参观铁塔西侧的接引殿。这是一座重檐伟阁,雕梁画栋的大殿。周围由24根大柱支撑,青石栏杆,望柱上雕刻有96只小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里面供奉着北宋时期的珍贵文物——“接引佛”。这尊高大慈悲的站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俗称“接引佛”。她由纯铜铸造,身高5.14米,重12吨。赤足站立,胸前铸有像征吉祥的万字符号,穿有山水云朵花纹的袈裟法衣。左手横胸是将佛教徒送往西方极乐世界,右手下垂上是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佛像上方有一“光明无量”的匾额。周围4根柱子上,写有两副楹联,其一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意;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波罗密多心。”佛像周围的墙壁上,绘制有大型壁画“西方净土变”,上有佛像70多尊。图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盘的仙娥,舞姿轻盈的飞天等。锦衣广带,彩绦飘飞,笙箫婉转,鹤舞鹿鸣,一派温馨和谐的天国景象。
在铁塔的北边,以图文并茂的版面,真实的历史文物及逼真的人物蜡像,再现了历史上发生在铁塔景区的名人轶事。如夷门怀古、成寻译经、冯玉祥智卖铁塔、毛泽东1952年视塔等。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铁塔的历史和建筑艺术风貌。
铁塔并非铁铸,却胜似铁铸。近千年来,它就这样栉风沐雨,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雷轰电击而不毁,遭水淹风摧而不坍,遇地震战火而不垮,真正的岿然不动。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