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526期 >2013-06-23编印

谈“理趣”
刊发日期:2013-06-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建民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理”。理者,最初指玉石的纹路,后逐渐引申为事物的规律。教育孩子,要从知书达理开始;说话办事,要讲通情达理,有理有据;遇到问题、化解矛盾,要理性客观,将心比心。大家对合情合理的事都会感同身受,正所谓合理就好。
  《朱文公文集》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为人处世既要明白事理,也要把握说理的技巧,用一种美的意境,把“理”说得轻盈灵动、富有美感,令人自然顿悟,产生当机则妙的效果。因此,循循善诱,观机逗教,讲求方式方法至关重要,这就应该讲究“理趣”。“理趣”是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理”意为规律、准则;“趣”乃是兴趣、趣味。“理趣”主张理融于趣,趣合乎理,通过一定艺术方式形象地表达道理。宋代的理趣诗是这方面的典范,朱熹、苏轼均为大家。“理趣”表现在文学上,探究如何使生活艺术化,使哲学诗意化。表现在生活上,倡导坚持原则不简单生硬,以理服人不强加于人。表现在工作上,追求原则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重视理趣结合,是我们党的一贯正确政治主张,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博大胸怀、高风亮节密不可分。如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关于“周期论”的精彩对话,如周恩来同志的宅心仁厚、温文尔雅。他们巧妙地将统战、政协工作的艺术与原则相融合,将求同存异的准则寓于“如沐春风”的引导,以人格魅力把不同见解的人凝聚起来,共同奋斗。比如,统战、政协工作是重视团结、讲求民主的工作,笔者作为政协工作者,就认为既要有原则性,遵循规律;也要有艺术性,体现“理趣”。以理性的思维,以艺术的手法使工作原则、制度内化为内心的认同和默契,才能使政协工作充满人情味,更具感召力和亲和力。
  原则在内,艺术在外,内外协调是人生。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理和趣两者皆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