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白俊英
“作为全县项目落地的‘主阵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打击‘双违’工作的重要意义,决心实现‘双违’案件‘零’目标。”6月18日,记者采访清源镇党委书记李晓辉时,他直抒胸臆。
地处城乡结合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相对活跃的经济运行模式,注定清源镇会有更多的基本建设项目,从而导致“双违”行为呈上升态势。
随着阳煤等省、市重点项目落户,清源镇面临着土地流转、整村搬迁、项目承接等“重头戏”。“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既不能盲目开展工作,又要体现工作效率,有效推进项目落地,这期间,打击‘双违’,扫平障碍,保障有序,就是其中一项重中之重。”
清源镇把转型跨越发展、项目落地与打击“双违”工作结合起来。全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后,该镇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制定了打击“双违”的工作方案,展开“无死角”、“地毯式”摸排,对已排查出的13宗“双违”案件全部送达法律文书。
“惩治在后,不如教育于先。”李晓辉说,“许多老百姓是因为不懂法律、法规而‘违’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政策引导,来达到‘知而不犯’的效果。而宣传的过程,也是沟通思想、吃透政策的过程。”由于清源镇打击“双违”的宣传和思想工作到位,全镇排查出的13宗“双违”案件中,通过教育沟通,有效制止11宗,拆除涉及卫片执法大宗违法占地1宗,还有1宗,是村民知情、知法后,主动拆除了占用耕地的违建,恢复了原貌。“‘武斗伤皮肉,文斗触心灵’。强拆手段,我们到了万不得以、‘无可救药’的程度才用。而村民们在认识、认知后主动悔改拆除的,是我们最高兴看到的,我们坚决避免简单粗暴执法行为,和谐治理是打击‘双违’的至高境界。”
“目前,全镇上下‘堵’新已见成效,新的‘双违’案件已实现‘零’目标,未来我们的工作精力还是要放在‘疏’上。”李晓辉说,“我们要用推进项目落地来推动打击‘双违’的工作,也会用打击‘双违’来保障项目落地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让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