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水又黑了,这怎么做饭呀?老头子,快去买一桶矿泉水来!”一天傍晚,家住湖东三街的潘大娘,眼望着水龙头流出的“黑水”,无奈地直摇头。
一个城市的饮用水,作为要“入口”的生命之源,它的洁净度、安全性是何等的重要?但是,我县的饮用水却令人堪忧——尽管去年我县已投巨资完成了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又于今年铺设了新型内外涂塑钢管,但是从主管网进入住户的这段管网早已年久失修,家里动辄流出红色、黑色的水,令居民们苦不堪言。
水,被人们称为“生命之源”,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百姓的生命安全。虽然,水患安全不至于对人生造成直接的伤害,但居民长期饮用不洁净、不达标、不安全的水,难道不会致人生病?难道不会令人有性命之忧?这不亚于一种慢性的摧残,不亚于一种蓄积的病源。
2007年7月1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正式实施。新《标准》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可见,让饮水更健康是新《标准》的核心所在。
事实上,饮用水的浊度,仅仅是感官指标吗?低浊度能使细菌病毒裸露于水中,只有用消毒剂才能有效杀灭,何况,我们的自来水常常流出的是连衣服都不能洗的“红水”、“黑水”?抛开一大堆老百姓看不懂的理化指标不说,最直观能感受到的,就是水色的清亮。
饮用水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水就是最基本的民生,如果连最起码的饮水安全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