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像一壶酒,浓烈而深沉;父爱如一堵墙,外面的风雨再大也为我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父爱如山,坚毅而厚重;父爱如海,宽阔而无边……
父亲,男人最温柔的名字,6月16日,是父亲节。父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他们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支撑家庭、养育儿女的责任。当你看着一天天老去的父亲,想起父亲鬓角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大山般的父亲留给我们的应该不只是背影。让我们穿越记忆时空,记录父爱点滴……
祝天下所有辛劳的父亲节日快乐,永远健康、幸福!
——编者
父亲节的由来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和她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养大的。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父亲的生日
武美珍
今天是父亲的生日。父亲是个没有一技之长、只懂辛苦劳作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是个性格执拗,却又热心和善的农民。
以前在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有时买点父亲爱吃的食物回家看看,有时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也有的时候根本就不曾记起。这些年来,在意自己的小家,在意老公、孩子,在意身边的朋友……唯独没在意过早已年过六旬的父母。总觉得父母跟随弟弟来了县城,住进楼房,是可以享福了。身边朋友的父母有的已经永远地走了,有的已卧病多年,又有的则刚刚经历了大手术。几位好友小聚,总会提醒我,不要在言语上冲撞父母,趁父母还健在,要多听听他们的唠叨;多看看他们的变化;多想想他们的心情。朋友的话放在心里,却抛在脑后。前些天父母的一纸例行体检表,却差点让我崩溃。几经询问,医生说还不算严重,控制食物应该无碍。一场虚惊,心总算放下,可对父母的心却再不敢像从前那样。
今天是父亲的生日。不由想起儿时睡在老家的土炕上嚷着肚子疼,父亲用他那双温暖、有力而又粗糙的大手,轻抚着我的肚子,温和的笑着,嘴里念着:“不疼喽,不疼喽……”肚子也就真的不疼了,又好象就不曾疼过,只是喜欢父亲大手抚过时暖暖的感觉。
父亲对我们姐弟的管教是严厉的。厌烦了母亲的絮叨,我们总会顶撞几句,可如果父亲在旁边,是万万不敢的。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和姐姐也向往着赶时髦,可父亲却郑重指出,只要过了夏天,都别想穿裙子!我和姐姐心里满是牢骚,可也只好把买了的裙子偷偷藏起来。不记得从何时起,父亲还不许我们晚上出门玩。时间久了,我们也习惯了,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县城每年正月十六晚上的社火节,出嫁前我们是从来没看过的。直到后来认识了老公,得到父亲允许,我们一起出来玩,才大开眼界,一直感叹:“哇,城里晚上可真亮啊!”老公到现在说起还一直取笑我:“我老婆就像是从后山抓来的!”
出嫁那天,老公背我坐上花车,母亲躲在家里不忍看我出门,是父亲把我送出大门的。我坐上车没勇气回头,可终究还是回头看了,我看到父亲站在门口,没有只言片语,只是目送着我的花车渐渐远去。那时,一直憧憬做新娘的我忽然感觉有份难言的伤感。
婚后,第一次生孩子,在县城医院,那时还是老式的楼房,没有电梯,产房在二楼,出院必须得把产妇从二楼背下来,我出院时正好老公办事不在,是父亲把我背下楼的,虚弱的我靠在父亲肩头,才真正体会到父爱如山的感觉。原来父亲就是一座大山,在你懵懂时,在你需要时,在你彷徨失措时,他会主动地让你依,让你靠……
现在的父亲仍不甘心闲下,弟弟和弟媳每天上班,让父母照看和接送孩子。村里的几亩地父亲舍不得放下,农忙时依然会回去做地。接送了孩子又嫌闲得慌,不顾我们姐弟的反对,前两年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拉客。看到他每天乐呵呵地忙着,我们也只能随他去了。以前的我在路上碰到有拉客的三轮车主搭讪问:“坐不坐车?”我总是一声不吭,头也不摆,现在再次碰到有人问,总会摇摇头,笑说:“不坐了。”不为别的,只为现在父亲也干这一行,心想着,从我做起,也许父亲在外面也会少受一些白眼。
今天是父亲的生日。听到父亲爽朗的笑声,看到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饱经风霜的面孔,我的心是平静的,亦是沸腾的。父亲从没有把爱挂在嘴边,而是把爱深藏心底。
今天是父亲的生日,祝父亲生日快乐!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
写给父亲的话
父爱是那双粗糙而灵巧的大手,是童年的风筝和秋千,是那把木制的手枪,是那颗子弹壳做成的玩具,是那枚远航归来带回的虎斑贝,是那对过年时鲜艳的红绸结,是那张周岁时相馆里的留念照。
父爱是那个宽厚而温暖的后背,有多少回,往返于家里与医院之间,我不明白父母的叹息是何意,只记得靠在父亲的背上放心地沉沉地睡。
父爱是那个贫瘠的年代里星期天餐桌上的鱼虾和雀鸟,是父亲从小河里钓上来、从深山里打回来,象大鸟衔虫一样喂饱那几张小嘴。
父爱是海马的育儿袋,盛满爱意,让幼小的生命安全无忧。父爱是祖母门前的那棵核桃树,以男人的方式开花、结果、收获,没有眩目的色彩,忍受所有风吹雨打,默默而固执地奉献。父爱是那把精心扎制的拖把,于细微处漫漾的拳拳爱意。
父爱是那张沉默的面孔,再苦再累,也一声不吭,默默地吞咽所有的苦难、扛起所有的重任。父爱是烈日当头田间地头的劳作,是那弓着的背,是那直不起的腰,是那如雨的汗滴,是手上的血口子……
父爱是那皱巴巴的几块钱,是那不识字的爹星期天送到学校,讪讪地笑、喏喏地嘱:娃哪,好生念书,再咋样,爹也供你!
父爱是我童年时挨的那记暴怒的巴掌,打在我永远不可能再犯的那个错误上。
父爱是我青春年少的叛逆中青筋暴涨的彼此对峙、爱恨忧怨的彼消此长。
父爱是当你我也为人父母之后,父亲在窗口的守望和电话里似乎不经意的那一句:有空的话,常回家看看。
父爱是那本线装书,是呀呀学语时的唐诗,是激扬圈点时的春秋。父爱是那本生理卫生的小册子,默默地夹在一堆书中。
父爱是第一次引男朋友进家门时的满脸不悦甚至暴跳如雷;是结婚喜宴上的深深祝福和“不许欺负我闺女”的拳拳交代。
父爱是病床上生命尽头的等候,不为贪生、不为惧死,只为儿女正在归途,舍不得,丢不下。
父爱是我再也追不上你的脚步、牵不到你的手,万般哽噎之后终于哭出的第一声:爸啊,爸——痛彻心扉,痛彻骨。
天地可改,日月可换,父爱是磐石,自从盘古开了天地,它就恒驻在每一个男人的心里,从不需要学习,永远不会遗失。父爱是山,父爱是桥,父爱是生生不息的火种,让我们的血脉从远古流来,向未来延续。
父爱如麻粗糙但很温暖
佚名
母爱如绸,细腻但过柔弱;父爱如麻,粗糙但很温暖。
这是我看完短片《日记》以后的第一直觉,总觉得有一些类似柔软的东西,忽然在心底最深的地方苏醒。
小时候,我们家是平凡、清贫而温馨的。片中的许多场景,对我来说都似曾相识。可能不大一样的是,我是男孩子,短片的主人公是女孩。当我呱呱坠地时,世界上也多了一份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父亲的爱如天空中的星星一样,看来很渺小,但是对我来说,却像天空一样,时时笼罩着我。那时,我们家住的筒子楼的楼道里没有灯,而全家人又有个习惯——吃完晚饭后去散步。幼小的我到楼下就开始怕黑,总是不敢一个人上楼,就对父亲撒娇道:爸我累了,不走了!我爸这时总是凶了口气说:“男孩子这点胆色都没有!都是你妈惯的!”便俯下了身子,牵我上楼。可惜我那时候,和短片的女主人公一样,没有记住父亲手的温暖,而只记住了父亲“凶”我时候的严厉。
我的父亲读书较多,说话不粗,但是每次跟我谈话他总爱讲大道理。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恋爱,父亲不支持,给我讲什么男人要修身然后才齐家,而我当时年少气盛,就是最讨厌这些由古人总结下来的烂东西,因此便给父亲对我的感情下了定义:他不了解我。也因此很少和父亲交流沟通。
作为我们父辈的那一代人,他们其实是非常上进非常努力的。因为时代的限制,他们有的缺乏系统教育,有的对网络时代的新事物不大了解,但是他们总是愿意去钻研学习,那一代的父亲们,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把自己的责任感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我们的父亲们,总是这样,为子女想得太多,而为自己想得太少太少,这也是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应该要深思的:年轻的时候总觉得父亲不了解我们,事实上我们又了解父亲吗?我们又为自己的父亲,自己的亲人做了什么?
或许,我们都需要时光的沉淀,需要感情的沉淀,这样我们才能够理解父亲,才能够我们各自理解我们身上曾经承载的深厚如山的父爱。因为父亲的爱如一杯咖啡,只有慢慢品尝,才能发现里面有许多苦和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这个短片被制作方认为是“献给所有的父亲”的。
直面你我的人生深处,总有一种大爱坚实如盾,至情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