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记者便来到清源镇对面,十二层楼高的建筑隐约在雾气中显得越发的高耸挺拔,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相隔几十米即将封顶二层的是二期工程,也蓄势而起。这里就是迎宪建安公司工程项目——万隆花园,记者在此采访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阎东升。
阎东升,山西清徐人,1993年一手创立清徐县迎东焦化厂,2000年因经济结构转型,被迫下马;2002年转产成立清徐县迎东生态庄园,2010年因太小路通建经过果园,果断放弃;2011年投建清徐县迎宪建安公司万隆花园项目,如今他就是该工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
亲力亲为,工程质量严把关
一进大门,便是一排工程地临建房,走进临近门口的那间,也就十来米见方的地儿,最里面是一张没有铺盖、能随意放置些东西的单人床,右边靠墙的是个矮单柜,紧挨着一个大容量烧水桶……我仔细打量着坐在我对面的这位采访对象,一副看起来饱经沧桑的面孔,穿着简朴,一双严峻的眼睛透着睿智与深沉。
这里就是这位阎老板的“办公室”,作为工程项目负责人,他总是每天第一个来这里,直到工地收工完毕才会离开。施工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他带一把椅子坐在施工现场。对于工程质量,他一再强调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每一个细节他都会留心,也只有亲力督查他的心里才能真正踏实。
一期工程在建时,支撑高层的框架剪力结构的主体钢筋板如期建好,经质检,质量完全合格,但钢筋板之间的钩拉筋按图纸的标准少了几根,可这并不会影响到房屋的受力和承重。工人们对此压根就没当回事,可没想到,阎老板却一声令下,钢筋板必须全部拆开,哪怕是延误工期,哪怕是工程费用超出预算,钩拉筋一根都不能少。在此之后,
工人们一个个丝毫都不敢马虎,施工的每个细节都按图纸的标准来。不少工人还开玩笑说:“这可真是个“严”老板啊!”
对于工程建设问题,阎东升总是苛求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底子清、不做手脚不含糊,绝不能因为赚钱而损害客户的利益。当年迎东焦化厂出口日韩的煤炭,就是因为煤质好,一律都是免检产品。他深知质量就是企业形象,也常常把做企业比作和做人一样,一定要稳扎稳打。如今,65岁的他,已将万隆花园工程当成他一生的结晶,精雕细琢,绝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丝的污点。
几经辗转,顽强不息抗病魔
就是这样一位阎老板,他今天所谓的严格认真和他年轻时的遭遇和历练是分不开的。小时候,世代从医的父亲被扣了帽子,母亲无奈带着他们弟兄四处辗转,对他来说,长大之后唯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谋正路,走对路。16岁时就参加当地的生产队劳动,由于他勤劳能干,成绩显著,不久就成为生产队队长,初显领导才能。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私人厂矿企业慢慢活跃,他又积极奔走于企业之间。1993年他怀着一腔热血,从东北贷款80万,自筹20万成立了清徐县迎东焦化厂,由于他坚持一贯的勤劳卖力,百分之百的工作热情,在他的带领下,厂矿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就在焦化厂运行两年之后,他已然成为人们眼中骄人的老板,然而,长时间的劳作增加了他身体的负荷,背部突起的囊肿不时让他隐隐作痛,1995年7月的一个晚上,一位朋友帮阎东升按摩治疗,不料,按摩不当使得肿囊被挤破,导致骨节压迫了神经,他的下身一下便没了知觉。命运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原本一个简单的手术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因一次误诊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却仅有些微微的知觉,但想要站起来,几乎是不可能了。
换了旁人,人生也许就此沉寂,但那个想要在事业上大展一番身手的男人听到如此的噩耗,虽然难以接受,但更多的是心有不甘。提起那段艰难的岁月,他些许有点激动,“我就是不舍得自己,也不放弃自己,我不能与社会脱节,一定要下狠心让自己站起来。”那段日子,他经历了从别人搀扶到自己架拐,从大拐换小拐,像个刚学步的孩子,从一步到两步,跌倒了,爬起来……一身淤青,满头大汗,每一步都得用尽全身力气,但他却只知道笃定前行。
这时,外面进来一位买房的客户来和阎东升了解情况,话间,像是客户需要查看什么资料,他不得不起身去拿,然而,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常人有什么不同,也不觉得有些对他来说不方便,只要他愿意,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他转过上身将椅后的双拐拽到身体两侧,接着又晃动几下上身,这是要给起身一个冲力,终于一下子站了起来,开始朝着办公室走去。这里距离办公室也就十来米,但行动不便的他却走了足足两分多钟。
挑战自我,信守承诺创效益
不光是身体的磨难考验了阎东升惊人的毅力,事业上的一次次转型也止不住他对挑战自我的追求。这里的转型不光是煤矿企业到生态庄园的应势转
型,更是他思想上的超越和他对人生追求的领悟。2011年,文源路东延,一直以工养农的焦化厂成了路通的主要障碍,他毫不犹豫,配合政府拆迁,并与政府达成协议,自支20万征地21亩转建设用地,65岁的他继而向房地产行业进军。
虽然他几经转产,但并不是是个项目就随便上马,每进一个新的领域,他都要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并亲自带队去考察,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干什么它都要有其中的门道,但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其中不免流露出他要拿下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和勇气。
尽管如此,但浩大的工程,难免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次,他的销售人员进来汇报,一客户签了购房合同但到期未交够房款,此消息发布后,另一客户想要同一套房,于是不惜毁支票抢先交了房款。一个有合同,一个却交了钱,可一房不能二卖啊,下面的人都犯了难。“咱们要说话算话,已经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办妥,不能因为赚钱而损害别人的利益”,他严厉地批评了销售人员,并亲自向购房客户道歉,答应给其留出合理的宽限期。
老阎说到做到的风格早已在同行中树立了好的口碑,买房的的人大多是冲着老阎来的。当然了,强将手下无弱兵,长久追随的工作团队也着实卖力,据说房屋销售的效益一次次刷新了纪录。“做企业不光是为了赚钱,我们要对信任我们的人负责。”这是阎东升一再反复的一句话,与其说他是在对别人负责,不如说是在对自己负责,他是在对自己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原则的坚守。这是一个平凡的人对自己人生境界的追求。而背后那些常人难以面对的磨难、咬紧牙关历经的辛酸,那种几经波折,却依然能够笑看人生的态度,还有那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工作都丝毫不马虎的精神,无论是他的身体,还是他挑战事业的勇气,都是那么的高度契合。只是因为坚持了,那个平凡的起点也许就会筑建起不平凡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