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5:清徐*专版总第2512期 >2013-05-19编印

让“品牌效应”绿播清徐大地
——我县农村“领头雁”赴山东寿光市学习培训纪略
刊发日期:2013-05-19 阅读次数: 作者:常映红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宽阔干净的道路两边鲜花绽放,草木葳蕤,河清水沛,一排排、一行行整齐划一的温室大棚像白色的波浪一眼望不到头,棚内蔬菜滴翠,瓜果飘香,景色宜人,勤劳的菜农正在棚内采摘、包装,他们动作熟悉而麻利,笑容满足而安详……5月7—11日,由我县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及蔬菜专管员、县重点蔬菜基地行政村“领头雁”、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组成的全县农村“领头雁”学习培训班远赴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了延伸培训。
  寿光市简介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辖14处镇街道、1处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975个行政村,人口105万人。
  俗话说,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农业看寿光。近年来,寿光市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以农业带工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农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种植模式,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2012年,寿光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财政收入8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2800元。
  政府支持创立品牌
  “一斤韭菜40元;一斤芹菜186元;萝卜不论斤卖论个卖,一个萝卜卖5块……”
  这一系列天文数字般的价格,让学员们听得目瞪口呆,诧异万分,他们拿部分数字悄悄作比较:我县有蔬菜种植面积19.8万亩,寿光市有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80万亩;我县年产蔬菜68万吨,寿光市年产优质蔬菜40亿公斤。同样是种菜,我们的蔬菜价格只相当于人家价格的几分之一、几十分之一,那么,寿光蔬菜成功的秘诀究竟在哪里?通过三天的理论听课和现场考察,学员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创立品牌。
  在寿光,无论是在城市的街头,还是农村的小巷,或者是温室大棚的墙头,都赫然打着这样一句话:“谁敢砸寿光蔬菜的品牌,就砸谁的饭碗。”寿光蔬菜品牌树立前也是举步维艰的,价值达2.6亿元的“乐义”品牌的创始人王乐义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名人”。在参观王乐义所在的村三元朱村时,学员们被这个“小村子大富裕”的模式所吸引。这个村全村人口只有1000余人,却家家有小车,户户有别墅。为创“乐义”品牌,“当家人”王乐义曾三去辽宁,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学回了先进技术,又顶着巨大压力,以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眼光,种植出了“乐义”牌黄瓜,在全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王乐义不仅创立了蔬菜品牌,而且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解决了北方多年来冬天只吃白菜萝卜的问题,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路。此外,在寿光,“文家韭菜”、“王婆香瓜”、“浮桥萝卜”等都在各村形成了“一村一品”,并收到了品牌效应。
  全民种植抱团发展
  一个地方产业的繁荣与否,规模的大小不可小觑。在寿光参观学习,无论是裴岭的胡萝卜、马寨的黄瓜,还是欣欣种苗有限公司的苗木,其种植规模都给学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鼓励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寿光市委、市政府及时流转土地,出台一系列补贴、赔偿措施,让农村真正尝到甜头,激发他们的种菜积极性,同时,采取“政府制定标尺,百姓卡尺种菜”的方式,全民种植,抱团发展,真正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格局。
  在学习中,种植规模与栽培技术是学员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抓住有限的三天时间,晚上如饥似渴听课,白天马不停蹄参观,每到一个村,他们都会一头钻到温室,蹲在苗木身边,抓住有限的时间,不停地照相,不停地询问,不停地笔记。
  “我们村的楼房都是用黄瓜垒起来的。”在马寨村一农户的温室里,主人一边介绍他的种植技术,一边沾沾自喜地介绍。
  “我们村也种着不少黄瓜,虽然产量也不错,但规模怎么也上不去,我们觉得种菜还是种类多点好,这样一来,这种蔬菜价格上不去,保不住那种蔬菜价格上去了,形成了互补的格局,使农民的收入能有一定的保障。”东于镇水屯营村委会副主任李建兵递上一支烟,与主人聊起来。
  “如果我们提供当地的温度湿度、土壤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可否帮助选择合适栽植的苗木?”清源镇大峪村村委会主任雷红恩也凑上前来插话。
  于是,学员们一窝蜂地涌上前来,七嘴八舌争相询问。
  除了种植模式和技术,苗木的选择也是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重点。在欣欣种苗有限公司基地,大家顶着满头汗水,围着鲜嫩的苗木细细观看,不停地询问价格、订货方式等。学员们说,寿光市农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值得学习,但新品种的引进更是一个地区改良品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考察启示
  通过三天的学习,参观,学员们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对于指导今后本地的农业发展及蔬菜种植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一是观念的转变。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如今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是关键。我们应该学习寿光人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学习他们全面创新的开拓意识、敢闯敢干的竞争意识、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做到创新意识强、科技意识强、市场意识强,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政府的推动。学习寿光经验,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就是:政府支持力度之大。多年来,寿光市委、市政府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地区产业发展,并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狠抓市场,超前规划,出奇制胜,南征北战占市场,见缝插针搞宣传,比如在“非典”期间、汶川地震之后分别为北京市民、灾区群众送菜;召开全国“两会”时带菜上会等,都为寿光蔬菜的知名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品牌的树立。寿光的蔬菜之所以全国闻名,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品牌意识强,寿光人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着品牌。并且他们眼光独到,无论种菜,还是育苗,都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转”,每个村庄的农产品就像燎原之火,一经种植,全村推广,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蔬菜产业链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归来的车上,学员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地头,话语里饱含激动,打算中蕴藏干劲。正如有位学员感慨的那样:“弟兄姐妹千里行,蔬菜之乡取真经。大棚飒爽候嘉宾,瓜果滴翠笑脸迎。课堂听讲笔记勤,田间更传争论声。取得真经思路清,清徐大地建丰功。”相信这次蔬菜之乡之行,会让更多的人受益匪浅,将绿色播满这方热土!
  
  学习寿光精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曹永红
  为加快推进我县“一村一品”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我们32名同志于5月7日出发,赴山东省寿光市党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培训。这次培训学习是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年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短短的几天学习培训,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解放了思想,同时也感受到了寿光市富裕农民的幸福生活。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代特色农业和工作要求有了新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看到寿光现代特色农业和流通领域的发展,我感到有如下体会和收获:
  ①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村经济的发展,除地域优势、政策优势等条件外,关键在于决策者思想观念上能有新的转变,工作上有新的突破。寿光市的经济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②“领头雁”有力、勇挑重担是发展的先导。一个地方的发展,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头雁”,是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的。我们此行所学习的三元朱村和几个种植基地,在介绍发展历程时,着重提到他们的当家人和合作经济组织,三元朱村的发展离不开王乐义,就在于他敢挑担子、敢负责任、思想解放。
  ③发挥引领作用、发展特色是发展的重要手段。寿光根据当地农业分布特点和农民传统的种植习惯,利用设施农业发达的优势,突出抓好大棚菜、大田菜和出口创汇蔬菜生产,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基地,使蔬菜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从学习培训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发展壮大,必须有“领头雁”,合作经济组织大胆的发挥引领作用,而在产业的选择上,应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特色产业。
  ④抓品牌、抓流通,一心为民是发展的要领。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善抓品牌、抓流通。山东寿光的领导不只是善抓品牌,还能抓流通,不得不让人钦佩不已。只有扩大了规模,有了好的品牌,有了好的营销模式,做精做细,才能逐步壮大起来。
  此次学习,时间虽然非常短,但给我的记忆是永恒的,路上领导对同志们的关心照顾,组织者的细致服务,山东人的好客热情,一路的欢声笑语,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得的经验也会让我终身受益。我将把寿光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农民过上更加快乐的美好生活。
  
  (作者系孟封镇蔬菜专管员)
  
  
  更新理念服务农民
  张永刚
  通过五天的认真听讲、现场参观,对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①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进一步化解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寿光市自2000年起,提出了防风险、促联合以壮大产业主体的思路,通过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之间组成联合社,联合社进入公司,公司进入市场,架起了农户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桥梁,形成了农户、企业受益,部门利于监管,有效保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②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规模经营,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我县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改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特别是打消群众的的思想顾虑,让农民群众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步实现由农民向工人身份的转变。
  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带头致富作用。提起中国的冬暖式大棚,就不能不想到它的发祥地——寿光市三元朱村,就不能不想到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1989年,时任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因为受一颗黄瓜的启迪,他心里装着只有老百姓,始终以“乡里乡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作为工作座右铭,带领三元朱村的17名党员干部历艰辛、冒风险、克服重重困难,一举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不仅为本村村民打开了致富之门,更是引发了一场改变大半个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绿色革命”。从王乐义的身上看到了农村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力量,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理念,丰富了业务知识,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指导员,我要将所学到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理念带到农村,服务于农民,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作出最大的努力。
  
  (作者系柳杜乡南青堆村委会主任)
  
  增强做好蔬菜新品推广的责任心
  贾晋卿
  5月7日至11日,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蔬菜办的安排下,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农村“领头雁”赴寿光学习农业产业化培训班,学习形式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寿光市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李春芝讲授了现代农业与品牌战略,寿光市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张林峰讲授了寿光市设施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并现场参观了第十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亩产万斤大棚桃“一边倒”种植技术推广基地、三元朱村等地。通过认真听讲、现场参观学习,对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做好蔬菜新品种研究引进与推广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通过在寿光的所见所闻所想,对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选准优势产业。寿光市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地理区域、土壤、气候条件等,通过不断探索,坚持不懈抓农业工业齐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世界上蔬菜耕种历史悠久的优势,大兴蔬菜产业,成为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三元朱村“乐义牌”黄瓜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文家街道获“中国韭菜第一乡”、化龙镇裴岭村获“中国胡萝卜第一镇”等殊荣。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形成以河西稀特菜、河东大路菜的格局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部分产业已成规模,但也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一村一菜、一村一果的多种经营发展思路。  
  第二、解放思想,树立品牌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超前意识,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提升农民素质,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三、在农业蔬菜生产中,要以物理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病虫害防治中应推广以菌治虫和以虫治虫达到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多发放简单易懂,图文结合的适合农民现查现用简单易行的病虫害防治图谱及资料。
  第四、学习寿光先进蔬菜文化和销售理念。生产蔬菜中实行政府制定标尺、农民卡尺种菜的规范化经营制度。 
  第五、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增效为核心,以产业经营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逐步实现由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的转变,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向更宽领域、更深程度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作者系东湖街道西关村种植能手)
  
  取“寿光”之经兴“清徐”菜业
  董建平
  滴铃铃……“你好,明早7点,到东湖宾馆集中,统一乘车前往寿光。”接到电话的一刹那,我的心情特别高兴,经县里统一安排,我作为种菜大村的“领头雁”前去寿光学习取经。
  多年来我们村一直就是太原市的蔬菜供应基地,而传统的大田种植和单一的品种,早已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求,村民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收获甚微,早就该调整这个思路和结构了。今年一开春,我们村两委班子,在县蔬菜办的指导下,又特地邀请了县委党校老师给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上了一堂打破思想、改革创新、增加村民收入、促进家庭农场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生动的教育课。村民的思想从根本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下种植了150余亩蔬菜大棚。可我们刚刚起步,在好多技术和思路上还掌握不准,正好这次“寿光”之行是我们外出学习的好机会。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了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在当地党校的安排下,第二天一早我们前往当地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育苗场、温室大棚、田间地头进行了参观、学习,每到一处大家都是兴致勃勃、留连忘返,总是觉得看不够、问不够,总想多问问、多学学,总想一下子把这么好的技术、办法都带回去。
  经过五天的紧张培训学习,大家都觉得无论从认识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返程途中的车上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此次寿光之行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感受,为今后我县蔬菜的发展都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看法,我也从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基础设施和育苗选种
  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大棚设施的建设上吸取别人好的办法,保证大棚的保温性,防风性,在选种上引进新的品种,并不断试验和更新,从而找到适合我们种植的优良品种。
  二、扩大规模和团队精神
  每到寿光的一处首先感觉就是人家的种植规模大,品种统一实行“一村一品”,每个乡镇都有他们的主产品,我们要引以为鉴,打造自己的“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技术上互帮互学、无私奉献,带动整个乡镇乃至全县的蔬菜发展。
  三、打造品牌提高自身
  在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上进一步深化,打造自己的精品,宣传自己的品牌,做好产品储藏,建设物流市场,增加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收益。
  若能做好以上几个环节,保质保量环环相扣,一定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振兴全县经济,我相信我们这个蔬菜大县也能走出自己的蔬菜之路,也能打造出一个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
  
  (作者系徐沟镇张楚王村委会主任)
  
  将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富民之路
  张新苗
  我荣幸地参加了赴寿光学习培训班,在这五天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感受很深。
  首先,看到现代农业设施蔬菜在发展腾飞。当汽车驶入寿光,看到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棚一望无际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心里感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好大。周边有人在议论寿光到了,蔬菜之乡到了。当被寿光市委党校负责人带到培训基地,带领我们参观讲解时,我真正感受到现代农业和设施蔬菜给当地农民指明了发家致富之路,给寿光带来了经济繁荣。
  其次,听到农业产业化助推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授课老师讲解到了寿光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发展品牌农业,产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信息化指导等知识,让我了解了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寿光的一张名片,带动了寿光市的物流、信息、加工、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用当地人的话说寿光之所以闻名全国是因为把蔬菜卖到了全国各地,同时也成为全国蔬菜销售价格的形成地,对全国蔬菜价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想到我县现代农业设施蔬菜一片光明前景。我们清徐发展蔬菜大棚产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发展经验,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设施蔬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代表,我应该认真学习寿光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学习三元朱村王乐义书记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实干精神,把人家的先进技术、好的做法带回来,讲给我们的群众和大学生村干部听,带领群众和大学生村干部一起干,把现代农业、设施蔬菜作为富民之路,促进全县农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作者系集义乡大学生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