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文史*天地总第2512期 >2013-05-19编印

每周一字
刊发日期:2013-05-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靜】(jìnɡ)
  “静”,繁体为“靜”。形声字,从青,爭声。
  “青”的金文上为“艸”,下为“丹”。“丹”小篆为朱红色,此处代指颜色。故,“青”的本义为草色,即绿色;“争”的篆文是上下两手相夺形,为争夺、争执,借指按己所需,辨别好坏。“静”是根据判断分析明辨。《说文·青部》:“靜,审也。”本义为明审、色彩分明。心静才能明理,水静方能鉴物。徐锴曰:“丹青明审也。”又,“青”可视为是“清”省“氵”,“争”是“净”省“仌”。清净为静,“清”为清澈、透明无杂质;“净”为干净、纯洁无杂念。水止无波谓之“静”,心净脱尘谓之“静”,声停音息谓之“静”。“静”与“动”相对。“静”为无声,为平和。“静”即静止、宁静、安静、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