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萍
在《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时,我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
教学开始,在初读课文之后,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列出了本课16个词语,量比较大,检查的遍数比较多。对于“风尘仆仆”等易读错的词语,朗读落实的到位,将读不准的多读几遍,能读好的,一带而过。把时间用在难读词语的教学上,避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的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
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没有认真落实。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学生交流时因担心时间有限,留给学生的机会较少,又因为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而代劳,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
今后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