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助残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全县形成了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残疾人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
根据中残联基层组织建设33条标准,残联积极推进村(社区)残协的组建工作,24个社区、156个行政村已全部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落实了每人每年720元的误工补贴。6个乡镇配备了残疾人助理员,工资全部由市财政补贴。人员配齐的基础上,残联重点搞了档案及阵地化建设,制作了版面、发放了档案盒、资料袋、挂了牌、制定出台了农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助理员管理考核办法,进行目标任务量化管理。每年对残联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业务素质及责任意识,使基层组织做到了有人办事、依法办事、及时办事,奠定了为残疾人开展服务的组织基础。
就业工作再上台阶
五年来,县、乡、村三级想方设法,多形式培训残疾人926名,多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799名,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残联与县财政局、地税局、统计局等多方协作配合,五年累计征缴完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03.7万元以上,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有效地保证了全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和各项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促使残联组织由弱势组织向强势组织转变。
残疾人康复工作整体推进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的重点之一,他们积极主动地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争取,使按辖区人口每人每年0.5元的残疾人康复经费和每人每年0.3元的康复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得到了落实,保证了康复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县34个村(社区)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累计金额达30多万元;10个乡镇(街道)成立社区康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卫生机构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指导站,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扶贫和社会保障力度加大
为搞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残联采取单位包村、党员包户、领导干部结对子活动。他们深入到乡村、社区,开展了特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帮助。五年来,在“助残日”、元旦、春节期间,县、乡残联对409户贫困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慰问、对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了“阳光家园”托养行动、对全县926名残疾人及其残疾人家属进行了种植、养殖业技能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扶贫,解决了贫困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问题。
法治环境日益改善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都相继制定出台许多有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初步形成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体系。残联自身每年组织残联系统干部及残疾人进行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提高残联干部队伍及残疾人的法制观念及法律意识。残疾人法制建设纳入全县普法重要内容。县残联与县政协一道开展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的调研活动。五年来,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服务47人(次),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79人(次),法律援助案件35件,办结率100%。
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近年来,县城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市政方面:县城主要干道设有缘石坡道、盲道;建有无障碍公厕多处;公共建筑方面:新建的医院、商场等设置了无障碍轮椅通道和有扶手的无踢面踏步电梯或履带式电梯。残联自身方面:五年来,残联深入残疾人家中,从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发,量体裁衣,实行个性化服务,主动争取市残联维权资金,为141户残疾人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安装扶手、低位灶台、可视闪光门铃、淋浴器等各种设施258件,极大地方便了残疾人的生产、生活。
残疾人宣文工作取得新成效
残联通过制作宣传片、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先进典型,每年选树在残疾人当中涌现出的在种植、养殖、自谋职业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残疾人进行表彰。同时,他们还组织当地残疾人文艺和体育人才,参加省、市举办的文艺汇演和残运会,五年来,共获得金、银、铜牌各类奖牌10枚。劳动技能方面获全市残疾人手艺技能竞赛二等奖2个。较好地鼓舞了全县残疾朋友自强不息、顽强拚搏,为清徐经济和社会率先发展做贡献的斗志和决心。
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残联高度重视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加强了计算机软硬件建设,按照市残联的要求,开展了县残联机关及各乡镇残联软件正版化工作,集中采购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目前,机关各部门及各乡镇残联基本上都配备了一台计算机,做到了残疾人信息、残联工作全部录入电脑,而且加强了网站建设,按照《山西省残联系统市县残联网站建设》的要求,对我县残联网站进行全新改版,调整完善了栏目设置,丰富服务功能,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提高网站内容更新力度,目前已正式上线;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残联工作实现了网络化、残联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