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清徐*专题总第2509期 >2013-05-12编印

那张永远温暖的脸
——由清徐县名医齐保林所想到的
刊发日期:2013-05-12 阅读次数: 作者:车莉萍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在我们清徐县,乃至附近的郊县,提起齐保林,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的。他被人们誉为“神医、红医”,每天去他那儿看病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作为同村的我,从小的时候就知道他是名赤脚医生,我去他那儿看过病,买过药,可以说有过太多次的接触。每次去他家的时候,他那儿总是有人排队等着看病、买药、针灸治疗,除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女孩子帮他卖药以外,没有其他的帮手。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名望不断增长,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却从来没有因为忙、累而恼火过,没有因为病人的穷困而怠慢过,他总是一脸温暖地面对着每一个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病人,话语间始终是轻柔的关切:“你感觉怎么样?不要急,慢慢说,总会有办法的。”他耐心地听着每一个病人的倾诉、用心地去把握每个病人的脉搏、轻柔的把银针一根根灸在准确的穴位……
  其实,他是名医,但不是神医,他不可能包治百病,但他能带给每一个病患一颗满怀温暖和希望的爱心。他的成名是三十多年来默默的坚持,他一直都有一个很好的态度,他一直遵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他的药始终要比其他地方的便宜很多,但不会有一粒假药。人们无比的信赖他,不管这个病他能不能治,总要想到去找他,总觉得答案他一定会给出。
  三十多年来没有人知道他到底看过多少个病人,只知道他的门口从来没有“门前冷落车马稀”过,我每次回家,必定要路过他的诊所,每次路过,内心总会有一种感慨:“做医生如此,我想他是此生无憾”,而我同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更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很多。
  未学医之前,我不懂,同样是医生,为什么会不一样。而今我在护理岗位工作了20年,也渐渐地懂得了很多,懂了“齐保林式”的那份爱的力量。美国一位医生特鲁多有这样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份爱的总结,也正是齐保林一直在做的。
  我们总是强调,人性化关怀。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只把那些求助于我们的人当做了一个“患了病的人”,而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和我们一样的需要每个人都去尊重的人。本来他们只是多背负了一个病人的角色,而我们不也是背负了一个医生的角色吗?而在这两个角色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们只在乎了角色,却忽略了人性。所以冲突,所以不满,不信任让彼此以戒备的眼神相望,不信任让我们对新的技术、新的方案不敢放手尝试与钻研。逐渐地一切的检查、治疗由一台台冰冷的仪器代替我们去完成,我们成了简单输入指令的人,而不是去关心和爱护病人的人。我们和病人之间的距离远了,理解和信任也就悄悄地隐遁了。
  在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今天,我们都在努力追求着医患和谐。这和谐不能只由口头的承诺来实现和完成,必须需要我们真正地努力和付出,用心去爱的付出。把我们对病人的关爱用我们温暖的双手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