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一位小朋友结婚,适逢有事错过了,转过天来,便和几个伙计赶去祝贺。
才过了“洞房花烛夜”一天,运动员出身的小朋友却显得疲惫不堪,虽然笑容仍是暖暖的,可看他走路时趔趔趄趄的样子,像是运动过量的样子。我们打趣说:“开心也得悠着点啊,细水长流才是过日子哪!”小朋友苦笑着说:“哪儿啊,这是婚礼当天给人打的,现在我七十岁的老奶奶腿脚都比我利索呢!”
细问根由,才知道,婚礼当天,小朋友的朋友们来了一大堆,一群不知轻重的小伙子们兴奋的不知该如何表达各自对这对新人的祝福,于是便“骂是爱、打是亲”,狠狠地把这个小朋友“收拾”了一顿,又掐又扭,还附带着各种超常即兴的表演节目。将这个体力超常的运动员、正当行的年轻人整得皮肉受苦、狼狈不堪。幸亏新娘成功“逃脱”,算是减轻了一半的“工作量”,旁边还有不少亲戚帮扶,若不然,真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子。男婚女嫁,人生大事,出点小节目、逗乐子,是婚礼的“传统”,但若是把原本温馨、开心的项目转化为不分轻重的“恶搞”,就失去了祝福的意味了,而且人多手杂、聚沙成塔,你一把、我一把,很容易把这种甜蜜的“痛苦”转变为新人的“灾难”。在《今日说法》的一些节目中,还介绍过一些婚礼时,新人被“恶搞”致残,喜事变成“惨案”的故事,几十年的交情付诸一炬不说,还得面对对簿公堂的尴尬。
说来说去,其实婚礼上的“闹”也是个技术活儿,有品位、有趣味的“闹”新人才是合理和谐的祝福方式,才能够让友谊加倍、给喜庆增味。若是一味地把“体罚、肉虐”当做是主体,让喜日成了新人的“难日”,损人不利己,弄得两败俱伤,就太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