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东湖*文苑总第2488期 >2013-03-20编印

往事漫忆
“二月二”记忆
刊发日期:2013-03-20 阅读次数: 作者:姚润生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上香的婆姨们,要把除夕夜供奉在各神位前及各门楣上一种型似“山”字的“枣山”(镶嵌红枣的花馍)收集起来,泡在水中,洗去尘埃,再放入笼屉内蒸软,就是一顿可口的午餐。
  忙了一腊月,闲了一正月,又过了“二月二”。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很多,且大都与龙有关。龙是传说中的吉祥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二月二”在惊蛰、春分节前后,天气渐暖,万物复苏,人们祈盼青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五谷丰登。过“二月二”这个节,各地的风俗,不尽相同。在农村,“二月二”这天的早晨,各家的主妇,要给供奉的财神爷、灶王爷、天地爷、土地爷诸神烧香。然而,对于土地爷更是虔诚有加,烧香前,要把陶塑的土地爷,从神龛里请出来,擦拭干净,然后,再安放到打扫干净的神龛里。中午烧香时还要摆上些供品。晚上,还要在神龛前点两盏小油灯。传说“二月二”也是土地爷的生日。土地爷掌管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人们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上好日子,当然要对土地爷另眼看待了。
  早晨烧的香燃尽后,上香的婆姨们,要把除夕夜供奉在各神位前及各门楣上一种型似“山”字的“枣山”(镶嵌红枣的花馍)收集起来,我们这里叫做“搬枣山”,因为有个“山”字,所以必须使劲“搬”,才能移动地方。面对这些落满灰尘、又干又硬的枣山,农村人是绝对不会扔掉的。把这些干硬的枣山,泡在水中,洗去尘埃,再放入笼屉内蒸软,就是一顿可口的午餐。从此“年味儿”在人们的舌尖上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清徐农村,二月二的中午饭,大多吃面条或饺子,并不叫吃龙须面、龙耳朵什么的。然而有属龙或小龙(蛇)人的家庭,油糕是一定要吃的,是为了在二月二这一天讨个吉利,祈求吉星高照、步步登高!
  二月二这一天,人们有剃头、理发的习俗。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又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所以,正月里是不剃头理发的。历时三十多天了,一头的长发,一头的脏发,在二月二龙抬头的吉祥日子里,要清理了。在我们乡下,多数婆姨们,会剃头的手艺。男人的长发,在热水中泡洗一阵,随着剃头刀的移动,头发徐徐落下,不一会功夫,即可剃好。剃胡须的难度要大得多,往往会拉个血口子,要特别小心行事。男孩子也要在这天理发。男孩子的前额上,留着手掌大的一片长发,叫作马鬃;脑后发际上方,有一小缕头发很长,梳着细辫,人们叫“老汉辫”,意寓着可以长寿。剃了头的孩子们见了面时,要尽力拍打对方的光头,互相追逐嬉戏,一边还振振有词地说:剃了新头打三掴,不打三掴起圪垯,孩子们的趣闹,给人们增添了欢乐。
  现在,光头人渐行渐远,或在人们的视线中几近消失。农村女人剃头的技术,已近失传。各式各色发型的人,拥进了到处可见的美容美发店。这是发展,这是进步。尽管如此,我却仍然不会忘记又干又硬洗去尘土枣山的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