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书香*一缕总第2487期 >2013-03-17编印

没烦恼在于教学艺术
——《教书没烦恼》读后感
刊发日期:2013-03-17 阅读次数: 作者:董爱萍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润物细无声的精湛技艺,就是没烦恼的根源,探寻它的足迹,是我们的理想。
  ——题记
  教书没烦恼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严育洪老师用浅显的故事告诉我们:没烦恼的根源是——教育艺术。说白了就是教育的一些理论方法。
  他在书中提到了“一心一意”、“多心多意”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挑战力,让学生享受“慢教育”,关注细节、大胆创新……
  其中很多的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经常用到,比如,让学生享受“慢教育”。初次接现在的班时,我曾烦恼重重,就是在一本书上偶然间发现了“慢的教育艺术”这一理念,我才放慢了自己的脚步,才慢慢品尝到教育的惊喜。
  而严育洪老师在这本书中,按照“简体问题——概述原因——指点方法——详解对策”的思路,再次详细地解读了如何追求“忙”教育,享受“慢”教育的过程。我们要拉长时间,让学生慢慢收获;我们还要缩短距离,让学生慢慢达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这种突变的奥秘就是“慢”,就是教师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等待花儿慢慢开放。给足时间,给足孩子觉悟领悟的时间。千年的铁树只要时机合适都能开花,何况是活生生的孩子呢!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缩短距离,也就是所谓的放低要求,让孩子们“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让孩子们“拾级而上”,最终到达成功的“巅峰”。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需要守望。特喜欢台湾作家尤应台的一句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眼前这个眼睛清亮的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
  美丽的教育场景,诗情画意的一幕,我是教师,我也愿意等待,等着我的孩子们慢慢地、慢慢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