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七嘴*八舌总第2487期 >2013-03-17编印

农民工社会保障何时完善?
刊发日期:2013-03-17 阅读次数: 作者:智慧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前几天,因自考需要,出了趟远门,在公交车上,坐着来自不同地方的农民工,他们互相谈论着各自的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一位40岁左右的农民工说:“好几个月的工资没发了,家里还等着用钱呢。唉……”另一位农民工说:“你这算什么,我们厂有位农民工拇指被钢筋打断,老板却推脱不管,自己也无力承担就医费用,很是可怜啊!”
  听到这,我心里不由得纠了下,十指连心啊,痛何如之!而在一个旨在让劳动者“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社会,这显然不是一个人的痛。各地社保管理部门更应反思,这份痛楚是否只能由农民工个人来承受?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漂泊中画下的类似问号,已经悬挂多年。解开问号的努力从未停止过,从最初的盲流身份、打黑工,到初享社会保障的滋味;从欠薪成常态,到普遍受到最低工资标准保护……然而,在农民工权利不断彰显的同时,一些痛点也日益凸显。
  因为“农民”身份无法逾越,不少农民工未能享受平等待遇。始终难以化解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社会保障,而在巨大的劳动风险之下,许多农民工没有必要的保障。在一些小规模、作坊式小企业,农民工与私人老板之间连劳动合同都没签,更遑论缴纳社会保险。
  每当农民工遭遇不幸,媒体总会善意提醒农民工兄弟要有法律意识,学会保障合法权益。倘若一个群体中的个别人受到伤害,这样的提醒固然必要,但是,如果一个群体总是集体性受伤,责任主体就不再是受害者个人,甚至也不独是吝拔一毛的企业主。
  如果全社会都能以发展经济那样的急切,去关注劳动者的生存与工作环境;以招商引资那样的热情,去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处罚伤害农民工权益的无良企业和老板,并将之提升到维护和谐稳定的高度……农民工们要么幸免于断指之痛,要么断指还有接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