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流金*岁月总第2481期 >2013-03-03编印

年代记忆
抢修战地电话线
刊发日期:2013-03-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叫武学效,1929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清徐县边山的新民村。1946年7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中尉军衔,1959年晋升为上尉军衔。1963年转业到清徐县地方工作,1990年离休。
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之年。当年那硝烟弥漫,冲锋陷阵的战斗情景,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战友深情,经常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参军后,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晋中、太原两次战役。1949年8月,我所在的部队进行了改编,由一支地方部队改编为野战部队,先进军大西北,后又转战大西南。朝鲜战争爆发后,我随部队奉命开赴朝鲜前线,直至朝鲜战争胜利结束,凯旋回国。
1947年12月,我军在山西境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战略反攻。首战运城,打开了解放山西的南大门。紧接着于1948年3月,在徐向前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下,进行了空前激烈的临汾战役,拔除了阎锡山在晋南的最后一个据点。随后我军又挥师北上,发起晋中战役。当时我因年龄小,在吕梁军区第八军分区师部通侦连电话班工作。晋中战役开始后,我第八军分区四十九团全体将士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首战文水县边山的牛家园。战斗进行了一个上午,就干净利索地消灭了阎锡山第七十二师一个整编师,缴获了敌人大批武器弹药和战马军车。随后我军就利用缴获的物资,组建了一个山炮营。
1948年6月25日,在晋中战役中,我四十九团三营在平遥县长寿村突然被敌人包围。三营全体战士在营长的带领下,英勇作战,顽强拼搏,很快突围到村外,但敌人死咬不放。在汾河岸边,三营指战员与敌人开展了激战。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敌我双方九次冲锋与反冲锋,打得异常激烈。眼看着我三营的弹药快要耗光,有的战士已经和敌人拼上了刺刀,情况万分紧急。同我一起执行任务的康喜礼,背着机子就要后撤,我坚决拦住了他,并说:“战友们都在拼命抵抗,我们不能当逃兵!”这时,指挥作战的军分区参谋长兼四十九团团长李元明(参加过长征的干部)正用电话调动部队增援三营,关键时刻电话却不通了。团长非常着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缨,去执行查线任务。敌人的子弹几次打在了我的面前,我没有退缩,冒着生命危险,在汾河边找到了断线处,但因电话线被炸断无法接通。当时时间就是生命,我不能犹豫,必须尽快接通电话。因此,我冒着敌人机枪的扫射,机警地爬在阵地上,用双手分别死死地拉住电话线的两端。用我的身体作导线,身上麻嗖嗖的很难受,心脏也加速了跳动,我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十几分钟,从而使团长与部队恢复了联系。增援部队很快就上来了,他们和三营相互配合,向敌人进行了猛攻,从而打退了疯狂的敌人。
晋中战役胜利结束后,在总结评比大会上,部队首长表扬了我。说我思想进步、灵活,在枪林弹雨之下不怕牺牲,表现很好,给我记了甲等功一次。这次战役后,我担任了副班长,不久又当了班长。

离休干部武学效口述退休干部韩玉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