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带着女儿上太原走亲访友,从家里出发打车去车站,不长的一段路,司机公然要求“一口价”,于是,无奈中被宰了10元钱。从太原回来,一样的故事再次上演,令人心中很是不快……
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与出行次数明显增加,民生消费高于平常。然而,一些地方和行业每逢节假日涨价几乎成了一个习惯,很多人对此似乎也见怪不怪。笔者发现,有些商家以天气寒冷、运输困难、成本上涨等各种理由进行宰客、乱涨价,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蔬菜、水果等价格也提高了1倍以上,连年前洗个车都从平日的十多元涨到七八十元……成为节日氛围中极不和谐的“音符”。
很多商家的涨价理由说白了似乎很简单:在别人过节的时候,自己依然坚守岗位,商品理应高价。这样的理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商家应该诚实守信,琢磨如何靠正当手段来多挣钱,而不是变着法儿地从百姓手里挣“黑钱”。而宰客、哄抬价格等行为,更是严重违反价格法和市场经济规则。
从另一方面来说,消费者希望过一个欢乐温暖的节日。可是,一些经营者趁此大做文章,飞涨的物价又会让他们手中的钱“缩水”、“变薄”,购买力非但不能提高,反而因此可能降低,最终损失的还是经营者自己的利益。
因此,笔者以为,为了让消费者得到最大实惠,安心舒坦地过好节假日,无论哪行哪业都应该诚实守信,明码标价,严防哄抬物价。而相关部门也应该进一步规范节日价格秩序,狠刹乱涨价的歪风,维护市场稳定,同时,要对那些趁节日乱涨价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