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书香*一缕总第2465期 >2013-01-20编印

磨难是一生最肥沃的养料
——读《当生命濒临灭绝》有感
刊发日期:2013-01-2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殷瑞文
  当我阅读了《当生命濒临灭绝》这篇短文,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其中的点睛之笔“我们的一生,因磨难而不断升华。岁月的土壤里,磨难正是最肥沃的养料,我们的生命之树因之而郁郁葱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启示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那就是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沉默和游荡间闪现;意志总是在困难和磨砺中爆发。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另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刘洋很不幸,因为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7岁的他不曾说过一句话。尽管父母带他辗转求医,却一直没有什么效果。生活的重压使母亲不堪承受,她在2007年3月的一天带着自己的衣物离去,彻底击碎了父亲的信心。绝望的父亲觉得自己再也活不下去了,他决定带着儿子离开这个世界。2007年3月13日中午,在重庆石坪桥的一间出租屋内,父亲将农药倒在杯子里,要刘洋喝下去。就在那一刻,奇迹发生了,从不曾说话的刘洋哭叫着:“爸爸我想活下去!”刘洋的话惊呆了父亲,他扔掉杯子,将刘洋紧紧地搂在怀里。当死亡的阴影直逼眼前时,小小的刘洋竟然突破了先天性的语言障碍,对父亲,对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我要活下去!”刘洋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蕴藏在一个生命中的巨大潜能,这种潜能具体有多大,谁也无法说清,但它一旦爆发,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奇迹。
  汶川地震后,温家宝总理视察北川中学时曾题字“多难兴邦”,何尝不是这样啊!我们的祖国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的历史不也同样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吗?无论刘洋的故事还是“多难兴邦”题字,都与《当生命濒临灭绝》中梅尔龙的奇迹一样,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生哲理:磨难能让人的精神经受锻炼与考验,使人变得坚强,使人的经历变得更丰富,使人的生活智慧更充盈,能使我们生命的潜能大大发挥,让生命大放光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都必须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豪气和精神。
  四川灾区从废墟上建起一座座城镇、大厦、工厂、学校,我们的祖国从旧中国积贫积弱走向了伟大复兴,我们的人生不也是这样吗?让我们牢记温总理的殷殷嘱托:“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谱写出华丽的篇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