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彩娟
儿时的记忆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我家的苹果园。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责任制,就是把地分给各家各户,我家自然也分到了一片苹果园,到了夏天苹果成熟的时候,也正好是我们放暑假的时候,所以大人们就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去看守苹果园,一来让我们有个做的,不至于每天在大街上疯玩。二来也怕小男生成群结队的来园子里糟蹋。我爹在乡里(那时叫公社)上班,家里劳动力少,大姐初中毕业后就帮我妈做农田里的活,我二姐呢,在奶奶的指导下做饭洗衣服,干点家务活,我弟还小,再说了,男孩子是没耐心一整天守在园子里的,所以看守苹果园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身上。而我也很乐意接受这个任务,一来很珍惜刚分到的苹果园,二来看守苹果园和我的同龄女孩子很多,一点也不闷。也省得每天在大人跟前,少听点唠叨。
我家一共有十七棵果树,品种有倭锦,黄香蕉,国光和鸡冠。倭锦苹果很好看,又大又红,可吃着很酸的。黄香蕉成熟最早,也是我吃的最多的。国光苹果又绿又小,可是皮厚,最耐储存,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现在的红富士苹果就是在国光的基础上改良的。那个鸡冠树只有一棵,刚摘下来的果实并不好吃,可放到冬天,会发出一种特有的香味,果肉也成了金黄色,像玉一样,是我最喜欢吃的品种。闲来没事还可以剪个喜字啊福字的贴到苹果的阳面,这样苹果成熟后字就印在苹果上,既好看也特好卖。
因为村里好多家全有苹果,所以写苹果的作文是最多的,尤其学了“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老师通常会布置一篇“我爱故乡的苹果”为题的作文,我们村的学生可能是全写过的。记的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说:“昨天的数学作业某某同学交上来一个作文本,我从头翻到尾也没找到一道数学题,心想可能作文写的好吧,我就看作文吧,看到我爱故乡的苹果,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我爱故乡的苹果,苹果有红的,有绿的,有黑的(杨梅成熟了红的发黑)”,全班同学爆笑,老师接着说:“我在西梁泉教了十几年书,还没见过苹果有黑的,是不是你家特产啊?”
那时每天天一亮,我就来到了果园里,带着作业,首先是要完成作业的,那时暑假两个月,只有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是太多,对于我这样的好学生(不谦虚了啊)根本不在话下,不用多长时间就写完了。还要带的就是课外书(全是借来的,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那些武侠小说啊,言情小说啊,古龙的、金庸的、琼瑶的……借到满村里再借不到我没看过的书(稍微的有点夸张,不过那时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买书的真不多)。一本书我一般看三次,我是个急性子,一看书就想知道结尾,再说我有的是时间,所以第一次囫囵吞枣先看一次,再厚的书也是一天看完,先知道结局是什么。然后才开始细细的看第二次,这一次可是细嚼慢咽的看,这次看的时间就长了,第三次是把精彩部分再看一次,好词好句全抄在一个本子上,这本书就该还了。树下看得累了,就爬到树上,找到很舒服的枝杈,可以躺在树上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真是惬意极了。口渴了饿了,伸手就可以摘个苹果吃。还有一个必须带的东西就是半导体,那时能有个半导体解闷就很不错了,最爱听的就是单田芳和刘兰芳的评书了,这是当时最好的两位评书艺术家,每天十二点半准时开半导体,水浒、红楼梦、西游记,全听过。还有什么七侠五义、白眉大侠、隋唐演义……我觉的我的好多知识不是在学校学到的,大多是看书和听评书听来的。再有就是和伙伴们打扑克、下象棋、军棋、跳棋的……什么也玩。
农家的孩子不娇贵,那时也不怕土地上脏,也不怕潮,拿一块塑料布往树底下一铺,就坐上面玩一天,有时困了,躺下就睡着了,睡到蚂蚁爬到腿上咬一口,睁开眼一巴掌打死了接着睡。无聊时就和伙伴们捉知了玩,知了刚从壳里(知了的壳是药材,好多人每天早起捡来卖钱)爬出来,身体是绿的,翅膀都是软软的,根本飞不起来,这时候的知了最好捉了,可知了也长的很快,看着看着翅膀就硬了,就能飞走了。大了身体就成黑的了。那时的知了真叫个多啊,每天吵的人心烦,尤其是中午睡觉的时候,叫个不停,低处的用手捉,高处的手够不着,就用个长竹杆上面套个塑料袋,一捉一个准,公知了是不叫的,母的抓到了还一直叫,我们在它的肚子上的一层薄膜上一按它就哑了,再也叫不出来了。知了的眼睛是突出来的,像个塑料壳,我们捉住了,用指甲把知了的眼睛掐一下,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然后放开让它飞走,看它在树上撞来撞去的,要不就把一种叫“毛有有”的植物(也叫狗尾巴草,杆很细很光,一头有一寸多长毛茸茸的种子)从尾部插进去,让它带着飞上天,还有人捉了用火烤来吃(是不是有点残忍啊,不过知了是害虫,想想是为树除害了)。现在再回村里,很难看到知了了,因为人们打农药太多破坏了生态,偶尔听到叫声,也捉不到了。
遇到雨天,我们也不会呆在家里,就在果园里枯死的树上找蘑菇,木耳,也不管有没有毒,拿回家放到火圈上,撒点盐烘干了,就这也吃的津津有味的。
一年年的长大,每年依旧去看守果园。到我也不上学的时候,再去果园,照样带书,带半导体,只是不用带作业了,改为带手工,绣花,织毛衣,和我一起玩的伙伴也是,要绣花全绣花,要织毛衣全织毛衣,一天可以织二三两毛线,织到颈椎疼,才不敢多织了。
这一看啊,就看了十几年,直到我出嫁后,家里也没人有时间去看守果园了,也因为那些树全是早年栽的,品种也不好,卖不到好价钱,树的年代多了,慢慢地就枯死了。由于葡萄见效快、产量多、价格高,所以家家户户就把苹果树砍了改成葡萄园了,我的苹果园也不幸免,渐渐父母年纪大了,弟弟也有自己的工作,那片地实在忙不过来了,就让我表哥做了。我的苹果园彻底的没有了。我对苹果园的怀念不亚于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怀念,Ade,我的苹果园,Ade,我的快乐童年…………
梦里依稀回家园,
香飘阵阵一果园。
坐卧花荫农家女,
天真烂漫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