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文化*阅读总第2454期 >2012-12-23编印

冬夜闲辑
刊发日期:2012-1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杜若
  细读徐志摩《爱眉小札》,觉得他真是深情,深情而唠叨,一味需索于美善。倘女子为他所爱,则所受爱之压迫定然沉重难当——试问,谁能做得完美情人?
  林徽因离开志摩,许是因了这样的缘故?“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冬夜,听风怒号,不知怎么想到此句,深觉前人之谬。但想,长夜为冬,夜来寒风瑟瑟,冰雪匝道,秉烛以游,形同苦差;何如闭户柴门,一灯如豆,一牍在手,围炉静坐,悠哉自在?
  长夜挑灯好读书,方是君子解忧惜时之良策也。
  哪知后来又得一解:概古人所谓此“游”非彼“游”也;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士君子秉烛夜读,则心游于“黄金屋”内,身临于“颜如玉”前,倒也相合。但,不嫌太俗?“问梅消息!”一直很喜欢这四字。前几天求了老父亲为我写成斗方,准备裱了边框挂在床头。其实按我自己的想法,若用红色洒金宣写成温润的隶书,分上下左右排列,旁侧小字题款,盖印,装框以后一定好看。但父亲不写隶书,我退而求其次,说,“你随便写就好,只要你觉得好看。”他却说:“太女性化的东西!你应该考虑一下家人的感受!”我深不以为意。
  好在终究也没说不写。于是,心悬在半空,等待。
  前儿下午阳光充足,把新裱好的那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纸犹凉”联展开来,在大太阳底下仔细观瞧。约有半盏茶的工夫,双眼一直盯在“绿”、“凉”二字上,觉得有竹韵清风徐动,遂得了八个字的意境:“明窗摇绿,净几生凉”。
  又思,曹雪芹也应是爱竹的罢?他在《红楼梦》里,安排自己中意的女子住进翠竹幽幽的潇湘馆。他必定认为,唯此竹林居,堪配灵璧人,而林黛玉可不正是一块充满灵气的璧玉么?
  不日,我将悬此联于自家壁上,不知到时,会有何等妙趣。
  拿到新家钥匙已月余。连着两日跑装饰城,采买各样灯饰,想着能省俭便省俭些也罢了。但今夜,爱人又来和我商量:
  “咱卫生间的灯是不是得换一换?”
  我说:“不用,原来的挺好!这也不需要搞什么花哨哩。”
  爱人大摇其头,说:“不行,你不知道,旧灯的光线太暗。你如果老在里面看书,怕坏眼睛。”
  “……”
  哦,原来如此!倒是我自己忘了。若连如此细节,他亦想到,我岂不对月一叹乎?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也!”苏子的文章真是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而今日这几句,似更有动人心处。是呵,何夜无月?只是再三思忖,都不及那一夜的神采了。何处无松柏?可惜再如何去来,也寻不到一声“沙路无泥”的投契了。想起曾经的场景,居然失神。
  善劝慰朋友者,莫过于同事王京。前日在科里,人很多。人多嘴杂,你一言我一语的,耳根子不饶半刻清静。我亦在座,忙自己的事情,并不知各位都说了什么话。忽有旁人转头来问我,我无可作答,只是愣愣的,倒使在场的大伙儿全乐了。遂一时有惑,和离我最近的王京说:“我发现我这个人吧,反应迟钝,最不擅长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你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王京答。我闻言不免一呆,尚来不及对她的话作出反应,继续说道:“我对于旁人的议论,老是充耳不闻,视若无睹。别说旁人不是在和我讲话,即使他们是和我讲了,我都难免听得走神。这不是偶然事件,其实一贯我都如此。我本也不想这样,闭目塞听象个怪胎,难怪大家笑我……”我啰里啰嗦做着对自我的反省,实在是真心地为自己的行为惭忸。王京仍用简短的话作答:“你太平静了!”
  王京所言,如清风拂面,我懊丧的心里,因而泛起了快乐的微澜。于是,我猛醒过来,原来,我这耳目的迟钝、事不关己的恶习,并非我之缺点;原来可以像卡夫卡一样,像徐志摩一样,我天生也是要来作个苍白、瘦弱、沉默和孑然独行的人了。我病态地、了无声息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恰好比孤荷开放于水中,有着顾影自惜与难于寡合的性格……这些在王京看来,固然病态,但唯此病态才刚好合理,并能接近于可爱了。
  所以王京,真善言者也。寥寥二语,使我不再执著。
  灯下张开五指,试着从指尖数到腕骨,再从腕骨数回指尖,我有目光如水,心却不断要抽丝剥茧。书上说,人天生手心里攥有天地乾坤,每一道密乱的掌纹上都写着难测的命运。只是你我红尘中人,盲目痴心,看不清,也便读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