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县域*采风总第2454期 >2012-12-23编印

树“走转改”风气 开精神文明之花
——县新华书店创建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纪实
刊发日期:2012-12-2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马向波
  近年来,县新华书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锐意进取,坚持开展优质规范服务,坚持向管理要效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双丰收,各项经济指标逐年递增,销售码洋从2001年的760万元到2011年的1700万元,利润从2001年的50万元到2011年的90万元。看似简单的数字增长,却凝聚了新华人无数的心血和汗水。辛苦的付出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回报:县新华书店党组织连续10年被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0年被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评为“先进单位”;连续1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标兵”。
  农家书屋配送忙
  当县新华书店的送书下乡专车进入村里,将送来的图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书屋的书架上时,柳杜乡常丰村的村民自发地燃起鞭炮表达喜悦心情。村干部高兴地说,多亏有县新华书店的支持,让我们这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书屋。为做好五期农家书屋工程的配送工作,县新华书店高度重视,他们因地制宜,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指派专人专车进行配送,由白学忠经理亲自负责。并积极与相关部门、各村进行联系沟通,研究具体的工作策略和步骤。同时严格按照省、市、新华书店精神,高标准严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全部配套工作,并做到了悬挂标牌、图书按类上架摆放、“三个制度”张贴上墙、“三个本”当面交付、签字盖章等工作。同时指派专人收集农家书屋信息资料、照片资料。在他们不懈地努力下,五期共配送全县192个村,实现了全覆盖,共运送包件5432件,计251424册图书,19400盘光盘,码洋达426万元。
  “课前书到”服务强
  中小学、幼儿园数万名学生的课本发行任务。因为外来人口数不固定导致每年的学生人数不定的,所以开学前,把足量的崭新的课本按时递到每所学校中,这也是每个学期开学前书店人心中的牵挂。书店将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春秋两季的教材进仓收发工作是一项即苦又累同时也要求特别细致的强体力工作。不管半夜还是清早,不管严寒还是酷暑,甚至是节假日只要书一到,职工们都会随叫随到,随到随下,从不叫苦从无怨言。特别是秋季教材进仓,在气温高达40多度的车厢里拎包下货,挥汗如雨,体现了新华人爱岗敬业的精神。“保质保量保时”发好教材,是县新华书店对校方的承诺,也是自己的职责义务。针对在校学生人数减少,新教材的使用及教科书全部免费等政策的全面实施,书店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进而获得理解和支持。在教材征订过程中,在县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全面清查各类学校订购和使用教材教辅读物情况,并将每季教材教辅订数逐一核对品种、数量是否与教学所用品种与在校学生人数相符。针对部分学校上报订数与在校生数存在差额较大的情况,通过县教育局分别召开多次教材教辅征订会议,动员、监督学校进一步搞好教材教辅征订;与此同时,发动职工们反复找学校相关负责人耐心细致的作工作,力争使订数与在校生数相符。并且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全县教材教辅的及时发送。
  拓宽渠道效益增
  在做好教材征订发行工作的基础上,县新华书店狠抓一般图书发行。转变职工依赖教材生存的思想,努力扩大一般图书的销售。根据上年销售情况给各部门制订出全年销售任务和工资分配方案,在给每个职工下达了一定量的自销任务、实施这项措施后,门市部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认真搞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各层次读者需求,定位自己的市场,调整图书结构,制定了“多品种、上档次、少数量、勤调换”的经营原则,并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优惠图书展销、购书赠礼品等活动进行促销,有效地拉动门市销售。与此同时实行全员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销售积极性,形成“人人跑任务、个个抓销售”的良好工作氛围。职工们走学校、下工厂、到农村,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利用各种销售机会最大限度地占领了图书市场,很好地抑制了非法盗版图书销售,方便了广大读者,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在继续抓好图书发行,发展主业的同时,书店充分利用省店多元化经营优势,并制订相应奖励措施,从而使广大职工在销售图书的同时,也积极销售其它商品。如文化用品、照相机、手机、电脑、冰箱、空调等商品,为新华书店增长销售增加了一个新亮点。
  经过十多年来的文明创建活动,县新华书店干部职工团结敬业,务实创新,勇于奉献,使书店的基础工作建设得以进一步巩固,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得以扎实开展,营造出了良好的文明创建氛围。在县新华书店,每一位新华人都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这份工作中,让每一位学生、读者无后顾之忧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