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
在遥远的先秦诸子百家传道时期,孔丘周游列国推行仁政靠的是只车匹马,日以继夜地奔波讲学,速度之慢是我们当今时代的人无法感受的,并且每到之处还不能走马观花,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君王当面授道。交流的障碍也很显见,不像现在我们有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文字。但是,正因为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跋涉,克服了一个个客观阻挠,才使得他远行讲学转变成地地道道的文化传播,才有了孔圣人波及范围之广的儒家经典。我们所置身的时代,物质文明程度远远高于落后的远古时期,现在的交通条件非常便利,可以日行万里。语言的沟通也似乎没有任何隔阂,每个国家,除母语之外,英语成为国际交往中的第一语言。今天的传播与过去相形之下容易了很多,譬如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普及中华文化,与孔老夫子当年相比,至少可以减少大量行程上消耗的时间与精力。再则,由于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今天,甚至可以免去行程这一环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网络远程交流。不敢想象,孔老夫子要在今天,对于中华文化的弘扬将是一种怎样的繁荣局面。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历史上获取知识的渠道,媒介的洪流蜂拥而至使知识爆炸,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形式各异的交流不断出现,实体传播方式逐渐演化成多元的网络对话。电视、电脑的大量普及,扩大了我们的知识圈,过去要了解历史的途径很单一,无非是通过书本来阅史。现在不一样了,历史搬上了荧屏,倘若你想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不妨看看《百家讲坛》,那里众说纷纭,为你解决历史谜团帮助很大。总之,网络、媒介的铺天盖地可以信手拈来,能够使你的求知欲得到满足。
显然,信息时代对我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大有益处的,然而,现在的人,逐渐让信息的河流淹没了正常的生活。很多人喜欢挤出时间来与电脑相伴,无声的世界带来的是无声的消遣。他们宁愿在虚拟空间与陌生人没日没夜地交流,也不愿与身边的人有内心点滴的沟通。网络乍一看是一个静态的世界,但是它足以让人的心情浮躁,足以消耗人们冷静思考的时间。实际上,在网络时代,信息对人而言,只能当成一个工具,既然是工具,说明它只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手段而已。而我们发现,大家很容易在信息的洪流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我们很难权衡,究竟是信息占有了你,还是你占有了信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