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常映红
已是冬天,汽车行驶在王答乡红城村的环村街道上,光洁平坦的马路上几乎看不见一点垃圾,道路两边,漂亮瓷砖贴面的小二楼比比皆是,房子的主人在院子里悠闲地做饭、喂狗、看孩子。地里已看不见一丝绿意,有的村民在平田整地,为来年的丰产丰收做准备,有的则在打谷场上晾晒刚刚打下的玉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玉米发出金色的光芒,村民的笑脸与黄澄澄的玉米堆,给冬日的村庄平添了动人的色彩……
村民说:“建红就是一根筋,只要他认准的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正是他的这股犟劲,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曾经,红城村是全县出了名的“问题”村:作为农业村,因为种植结构单一村子并不富裕;村里矛盾重重,一有上级领导来视察,上访告状的村民会把路围个水泄不通……2000年,32岁的张建红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一干就是12年!这12年来,“一根筋”的赵建红硬是凭着自己的这股犟劲,不仅将红城村治理成一个团结、祥和、文明的村庄,还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
红城村有1500人,耕地1700多亩,村里没有一家企业,村委会也几乎没有任何收入。2007年,已经连任第三届村委会主任的赵建红在解决了村民吃水、新盖校舍等问题后,决定修筑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面对修路这样一项“硕大”工程,村两委其他成员都发愁地摇头叹息,唯有建红没有被困难吓住,他马不停蹄地找资金、跑关系,并动员全村村民自己动手建家园,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拉土铺路,资金不够时,建红就先拿自己的钱垫上。在上级的支持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2.5公里长的环村水泥路修好了,100余盏路灯装上了,10处垃圾池建好了,建红却背上了沉甸甸的“外债”。
2010年,全县村级组织场所建成后,县委书记车建华在红城村调研,看到翻盖一新的村两委办公楼旁边那个蚊虫飞舞、污水横流的臭水沟,说:“村级场所建成后,周边的环境卫生还要搞好,这样,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
一句话说得建红十分尴尬,是啊,不用说领导看见不舒服,就是自己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很不爽。车书记走后,建红立即召集两委成员协商解决办法。在会上,建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将这个臭水沟改造成一个集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小游园。说干就干,建红当即借来铲车、挖机,自己亲自开起来干。在他的带动下,班子其他成员也一起动手收拾起来。如今,投资35万元、占地11亩的新型鱼池建起来了,建红又将鱼池四周铺砌了方砖,栽植了各种树木,水里养了鱼虾等水生植物。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不仅引来大批游玩的村民,还吸引了外面的垂钓爱好者,一到星期天,这个鱼池周围竟能围满前来垂钓的“客人”。
妻子说:“当村干部前家里有几十万的存款,当了12年村干部,积蓄一分也没了……”
在进入村委会工作之前,建红曾有个不算大的“摊子”,这个“摊子”虽说不大,但一年到头挣个十来八万块钱根本不是问题,所以,很快,家里就有了几十万块钱的积蓄。“这几年,这个积蓄不仅没有再增长,就连老本,也都让他贴光了。”妻子嗔怪地唠叨。
妻子其实是不太乐意建红当村干部的,也难怪,有句话说得好:“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哪个女人不愿意丈夫出息点自己跟着沾光?但既已选择了他,即使不乐意,也还是默默地支持丈夫的工作。
2010年,村里有人想搞一个小型煤球厂,得到了建红的大力支持,从占地、盖房,到购料、生产,建红都倾力相助。煤球厂建成后,生产出的煤球销售形势良好,眼看有点供不应求的局面了,建红就鼓励厂里扩大生产规模,并针对用户的要求和自己村里农用三轮车多的实际,组建了农用车运输队,为用户送货上门。优质的产品与良好的服务换来的是厂家与村民利益的“双赢”,目前,全村已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了运输行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彻底改变了全村村民的生活水平。
为解决全村健康安全饮水问题,今年初,在县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红城村新打了一眼300米的深井,完成其它配套设施后,建红又突发奇想:干脆一步到位,给村民每户发放一个净水器,这样,全村饮水安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于是,他又自己垫资买来500个净水器。如今,红城村家家户户自来水管上装着一个净水器,村民们逢人便炫耀:“俺村的村干部想得就是周到,这样的官,俺们选他当一辈子!”
全县农村街巷硬化工程开工后,作为村里领头人的赵建红非常重视,天天亲自监督在工程现场,生怕有一点质量问题而影响整个工程效果。一天,他在监督过程中偶尔看到有户村民将自家门口已经支好的水平线下垫起一块石块,便将石块拿掉。谁知这位村民发现后不干了,当场和建红吵了起来,建红先是好言相劝,对方不吃这一套,眼看就要耽误施工了,建红抓起该村民的胳膊一把就甩到老远,并指着其鼻子道:“你胆敢再给我支起来,我和你没完!”眼看建红动了真格的,该村民也不敢再激将,嘟嘟囔囔回去了。晚上收工后,该村民正在吃饭,拎着酒菜的建红推门而入:“我赶巧了啊,咱哥俩可以好好喝一杯了。”于是,推杯换盏中,推心置腹的话说出来了,那位村民一个劲地怪自己“私心太大”。怨气消除了,建红的身边又多了一个知己。
像这样的事情不胜枚数,谁家有家庭矛盾了,谁家和谁家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起来了,建红都会在第一时间前往,递上一根烟,满上一杯酒,劝劝张三,说说李四,于是,所有的矛盾烟消云散。多年来,赵建红以其真情、汗水和智慧赢得了民心、团结了全村,使红城村成为一个社会稳定、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建红说:“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干,干部就得带头干活,只有干活才是最光荣的……”
夏日的一天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许多村民都因为天热躲到家里避暑去了。村南路边,一位头戴草帽、手拎铁桶的人正在烈日下给树刷白,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建红;
村民贾大婶家的自来水管漏水了,水流如注,淹了整个院子,贾大婶赶忙来找建红,建红听罢二话没说拿起家里的钳子就往外冲。到了贾大婶家,他拨开围观的村民,带头跳入挖开的坑内;
听说邻村要雇人打扫卫生,建红便组织上村里五六十个劳力前往打工,村民们都劝建红别亲自干,在旁边监督就行,可建红却早已爬到窗台上擦起了玻璃。
……
建红经常说:“干部就要干在先,指手画脚出不了小康;当干部就要为民想,光想自己不是共产党人。任何工作都需要人干,干活才有出路,干活才是最光荣的。”
在建红的身体力行和带动影响下,全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都常年在外打工,吃苦耐劳换来的是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11年,该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近2万元。
俗话说:人心是杆秤。凭着实干,担任村干部十多年的赵建红不仅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也赢得了全村老少的信任,在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前来投票的村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选建红,只有他才有资格做我们的领头人。”于是,“选建红、选建红”的口号响彻了整个村委会院落,令建红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大了。“以仆人的心态当干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只有干得好才能干长久。”这就是“一根筋”赵建红担任十多年村干部后最真切的体会,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与真理。相信有这样的当家人,红城村的明天更美好,村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