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反腐*倡廉总第2441期 >2012-11-25编印

清风廉雨润醋都
——我县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刊发日期:2012-11-25 阅读次数: 作者:孙兆刚本报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孙兆刚本报通讯员李勇程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比70%以上的农业大县来讲,如何管住干部、管好底子、加强服务是维护20多万群众利益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县坚持不懈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方式、创新农村干部管理模式、开展专项治理、建设覆盖城乡的便民服务平台……一系列的重要举措深入人心,走进乡村,“廉”花朵朵竞相绽放,香沁“醋都”农民心田。
  理清农村“
  家底
  ”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是农村发展的经济基础,农民最关心,它也是“腐败之蝇”眼中的“大蛋糕”。理清“家底”、交出“明白账”是防范腐败滋生的关键。
  面对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产资源不清底、产权不明晰、集体资产长期闲置、流失严重、土地流转无序、历史遗留问题多、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面广等诸多困难,在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县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成立了由县委书记车建华任组长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领导组,同时多次邀请县、乡、村党员干部召开座谈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评审,制订了《清徐县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暂行规定》,以清产核资工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三资管理”各项措施。
  我县把清产核资工作分为准备、核查摸底登记、出榜公示、资产(资源)处置、填制台帐、验收总结六个阶段,全部过程公开,吸引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在实际操作中,抓住四个重点:首先是核实摸底清得细、查得实,乡村工作人员一件一件盘点固定资产,一块一块地测量资源,一项一项核实资金,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据实反映实有价值,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有原因、有结果,确保了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其次是出榜公示突出重点、简单明了,公示的内容真实具体,全面详细而又因村而异、重点突出,让群众看得明白、算得清楚。把群众有疑义的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公示重点,并根据群众意见逐条核查核实,使清产核资工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第三是建立统一台帐,清查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召开“两代会”(村民、党员代表会议)审核,报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统一格式、统一类别、统一建立台帐,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第四是严格验收总结,乡镇派出工作人员走访农户,采取随机抽样、入户调查和资料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全程审核,查漏补缺。对6个村弄虚作假、开假会审核等问题进行了查处,约谈了40多名不配合工作的现任和原任村干部,对11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
  全县共清理固定资产4.09亿元,处置账实不符资产1.63亿元,处理呆死账519.6万元,盘盈固定资产113.16万元,盘亏处置资产1476.4万元,对农户承包地有争议的27857亩土地进行了确权、完善和补充登记。
  扎好监管“篱笆墙”
  “家底”理清了,怎么管好用好?我县紧紧把住“事权、财权、物权”三个关口,出台了《关于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控制和化解农村债权债务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两项制度,通过规范村务公开、控制和化解农村债权债务管住“事权”;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严格规范村集体财务支出审批程序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推行和规范农村财务预决算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三资”管理责任人定期审计考核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五项制度,通过规范财务委托代理、村集体财务支出审批、农村财务预决算、规范农村民主理财和“三资”管理责任人定期审计管住“财权”;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公开交易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三项制度,通过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集体资产、资源公开交易管理管住“物权”。
  与此同时,我县推行了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把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平台,形成了财务收支预决算、现金管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运行中抓住严格程序、重视除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到村之外资金的监督、专款专用等关键环节进行规范,有效避免了“一任村长一包帐”、私设“小金库”、村级新债务产生等问题,全县10个乡(镇、街道)188个行政村全部实行会计委托代理,实现了电算化管理,100%实现了财务公开。全县农村账务人员由572名精减到300名,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300多万元。2012年,处理退回不规范票据1498笔、涉及金额642.72万余元,减少不合理开支1698笔,金额104.7万元。我们还设立了资产、资源动态式管理台账平台,对新的资产、资源变更事项建立起“定期盘查、程序规范、及时变更”的新制度,保障帐实、帐表、帐证“三相符”,从根本上解决集体资产、资源流失等问题。
  此外,我县还实行了“四议两公开”,注重发挥党员、村民代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四支队伍”的作用,对农村财务、资产资源管理、土地流转、重点工程决议等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向群众公开。2010年9月以来,实施“四议两公开”1391次。
  打造阳光“连心网”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退耕还林政策、家电下乡补贴……只需要在阳光农廉网上轻轻一点,一切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呈现出来。“阳光农廉网自去年初开通运行以来,公开各类涉农信息7000余条,访问量突破70万次,成为清徐农民了解农村政策、掌握农业知识、汲取供求信息的的新窗口,农村‘三务’公开和‘三资’监管、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新平台,党和群众联系的新纽带……”农廉办负责人介绍说。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阳光农廉网建设,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阳光农廉网综合信息中心,设置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拨出专项经费263万元。县纪委把阳光农廉网建设作为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的一把手交账工程,要求不讲条件、必须完成。2010年底,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清徐县阳光农廉网建设工作方案》。县农业、民政、财政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分别出台具体操作方案,明确工作人员和职责任务。2011年初,全县10个乡(镇、街道)阳光农廉网信息中心全部成立,全部配备和安装电脑、电子显示器、电子触摸屏等现代化设施,使用专门网络软件,全部村配备了电脑,实现县乡村互联网络的链接,形成上下互联、左右互通、信息共享的涉农信息公开平台。
  为保证网站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保证网站群的健康有效运行,提高农廉信息化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我县将粮食直补政策、农村低保金发放及事关群众的八项民生工程的办事程序、责任人员、办事时限、问责等内容全部在阳光农廉网公布,并向全县农村发放了包括全县51个部门的办公电话、主要职责和主管人员等内容的《便民服务册》2万册。结合农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不断创新公开的形式和载体。西谷乡南云支村广场设置室外的电子显示屏,每天公布群众关注的重要信息,村民在通过网上反映诉求、网上查询强农惠农政策、触摸屏了解村务公开的同时,辅助电子公开了解村情、政策,切实方便了群众办事、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我县充分发挥阳光农廉宣传、公开、服务、监督、投诉五大功能,在农村重点项目上马前参与决策、实施中参与监督、竣工后参与验收;通过提前发布公告和超前介入,对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支农惠农政策执行落实情况等全过程进行监管,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农村党员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发挥投诉、举报作用,多渠道掌握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对掌握和发现的问题分类登记、严格督办。去年下半年以来排查各类问题近110余件,在农村两委换届中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14起,取消了7名不宜担任村干部的人员的竞(侯)选资格,在服务中心、推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