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清徐*人物总第2432期 >2012-11-04编印

刷新“阳光路线” 导航“健康快车”
——县人民医院全力打造医改“新蓝本”
刊发日期:2012-11-04 阅读次数: 作者:张月英本报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张月英本报通讯员王继萍
  
  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县委、县政府尤为关注的
  一个重大民生课题。
  县人民医院作为我县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近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下,以打造公立医院改革蓝本为己任,积极破解医改难题,深化医改进程,在渐渐走向医改深水区的进程中,刷新出一张阳光医改路线图,趟出了一条县域医改工作新路径,为健康导航,为生命护航。打开县人民医院医改履历,我们看到,我县的医改工作正日夜兼程、向前行进:
  2010年8月3日,我县与省人民医院正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
  2011年,县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列为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医院。
  2012年8月1日起,县医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新模式,参合患者只需支付个人支付部分即可办理出院。
  2012年9月17日零点起,县医院正式实行所有药品零差价,破除“以药养医”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由此正式启动……
  ◆信息化建设
  电子病历提效率远程会诊建中心
  今年9月19日,县医院在原有HIS管理系统、LIS系统基础上,全面开展电子病历,进一步规范了临床医疗文件的书写,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该院整合医院网络信息资源,借助省人民医院托管的优势,建立了远程病理、影像、重症网络会诊中心。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强,为深化该院医改工作筑高了平台。
  ◆双向转诊
  省县互通成一体县乡资源可共享
  县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帮扶协议,省人民医院派出专家定期到县坐诊、查房,制定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方案;县分期分批送医护人员赴省进修。百姓就医可享受畅通无阻的省、县双向转诊通道。疑难患者将被直接送省人民医院治疗。
  县医院与四个乡镇基层医疗单位建立长期帮扶协议,下派杨房、柳杜卫生院院长,实施“人才下派、技术下沉、双向转诊”。省、县、乡开通了三级医院“双向转诊”通道。
  ◆医改在线
  先住院后付费零差价双配套
  今年8月1日起,县医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新模式,实行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制度。参合患者只需支付个人部分即可办理出院,避免了因无钱交住院押金而耽误病情。
  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县医院从9月17日零点正式实行所有药品零差价。一是配套改革补偿机制,县物价局于9月18日在县医院举行听证会,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县政府加大对县医院投入,零差价后县医院收入损失的60%由县财政予以补偿。二是配套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设置岗位,全院共设置435个岗位,由过去的210个增加了235个岗位;深化用人机制改革,中层干部通过答辩竞聘上岗,全院实行定岗不定人灵活用人机制;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引进北京葆德医管体制,通过“三挂钩”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将综合管理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将职工收入同医院、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后勤管理与绩效考核相挂钩。
  ◆扩容提质
  增设科室扩范围特色专科攻难关
  针对在县外就诊率较高的病种,县医院新开设血液透析室、肿瘤科、消化科、高压氧舱室、核磁共振室、新生儿病房,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目标;发展专科特色:继续加快骨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的学科建设;积极开展50种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有效杜绝过度治疗;对50种单病种限价收费,做到合理检查、治疗、收费,减低了患者就诊费用。
  ◆便民惠民
  挂号预约互联网优质服务为患者
  为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县医院建立了县域院前急救体系(120急救体系),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体制。实行预约挂号,电话、网上预约。建立投诉科,设立投诉电话。所有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同时开设济困门诊、济困病房,减轻贫困群众看病负担。同时,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相结合机制,进一步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县医院医改“五举措”趟出了一条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阳光路线图”,为患者健康导航,为医改绘制“蓝本”,为幸福清徐的美好明天提交上一份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