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英
这里的外婆,是我好友——梅的外婆,一位89岁的老人家,不幸于10月13日凌晨永远地走了。
又到星期六,我习惯地拿起手机,邀约梅来家里玩。可是,呼叫了好几次,都是“暂时无法接通”,我心里纳闷极了,赶紧打她家中座机。“喂!是俊英姨儿吧?”接电话的是梅的女儿,我赶忙问出什么事了,孩子说:“早上五六点钟妈妈的手机就一个劲地响,老外婆去世了,妈妈一早回村里去了!妈妈哭得厉害!”我一听,知道梅心里一定难过极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恨不能立刻飞到梅的身边。
梅是个温婉、大方、深明大义的人,从小由外婆带大,和外婆充满了感情。我与梅姐妹情深,情同手足,很自然,她的外婆,我也直呼“外婆”。外婆是梅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外婆在不在身边,梅都挂在嘴上、惦在心上,并且,外婆在我脑海里也有很深的印象。
我在初中时就见过梅的外婆,一面之缘,印象模糊。难忘的是那年,我和梅刚参加工作,约好在一个周末一同回村里看外婆,这次可看了个清楚,外婆个头不高,微胖的身材,圆圆的一张脸,爱说爱笑,很喜庆!那时,外婆身板还很硬朗,一直忙里忙外地给我们做好吃的,晚上,我和梅就与外婆睡在同一张大炕上,暖暖的,很温馨。半夜,外婆拎着一个夜壶,轻轻在我俩耳边问:“小鬼们,尿不尿?”高兴地我俩在被窝里“哧哧”地笑,戏说:“外婆怕咱俩尿床呢!”至今还记得外婆说的一句话:“俺梅儿,是十里八乡也挑不出来的好闺女。英子是个肉肉亲,和梅儿好的女娃娃,一定也错不了。”
以前,我喜欢在星期天头不梳、脸不洗地在单位宿舍埋头学习,饿了就煮块方便面。梅很心疼我,每次从村里回到县城时,总会给我带好吃的来,那都是外婆给她准备的,梅会如数家珍地给我拿出来“资源共享”。一次,梅从包里拿出一个“苹果王”塞给我:“俊英,快吃!这是外婆攒下的,一直藏着等我回去呢。”苹果又大又红,叫人垂涎,我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外婆对梅的亲,感受到了梅对我的好,同时,我也明白:我也“沐浴”在外婆的“恩宠”下了。
第二次和外婆亲密接触是去年。我去梅家玩,梅说起外婆时哭了,说是外婆身体大不如前,她心里惦记着放不下,晚上都睡不好。我赶紧安慰道:“梅,别难过,我和你回去看外婆吧!”“我想接外婆过来住几天。”“那我们马上出发。”于是,我和梅开车回到村里,把外婆日常要用的东西一股脑搬到车上,连同外婆一起载回了县城。此时的外婆已经88多岁了,目光呆滞,面无表情,比我第一次见她苍老了许多,她早已认不出我就是当年的“肉英子”。老人上不了楼,梅先扶外婆,我就先到梅家里搬个凳子下来,我们共同搀着外婆,走一层,就让外婆坐下歇一层,就这样爬上了六楼。
每天,梅除了上班,还要悉心地照顾外婆,饭菜调换着样子吃,煮肉时尽量炖烂,必要时还一勺一勺地喂外婆吃。怕外婆便秘,梅每天定时定量,一口一口喂外婆吃香蕉和苹果。外婆耳背,和她说话很费劲,梅总是不厌其烦,一句一句趴在外婆耳上:“外婆,我们吃饭吧?”“外婆,想不想去厕所?”“外婆,好吃不好吃?”“外婆,饱了没有?”……外婆解手自理不了,梅就在外婆床上放一只易拉罐,告诉外婆:“夜里想上厕所,就把易拉罐扔在地下,我就听见了。”尽管如此,外婆还是经常尿床,梅没有一点怨言,赶紧给外婆换了新床单,当晚再把尿湿的床单洗净。梅还经常为外婆擦洗身体,每天蹲在那里给外婆洗脚,经常给外婆剪指甲。梅还特地给外婆准备了个保温杯,上班走时,梅就给外婆晾一杯水,这样,不管老人什么时候喝,水都是热的。每当我赞赏她体贴、周到时,梅总是说:“年纪大了的人太可怜了,哪里不舒服也不会说,就得尽量给老人弄得合适些,让她少受些罪。”
有一次,听梅说外婆要去医院动手术,我吓了一跳,原来是胆结石手术。梅心疼地说:“我从小就知道外婆有个‘心疼’病,吃一颗速效救心丸就好了。前几天,外婆肚子疼,就带外婆去检查了一下,原来是胆结石,竟然折磨了外婆一辈子!可怜的外婆,一直按心脏病治,误吃了一辈子的救心丸。”她一直后悔没有带外婆早些去看。我劝说道:“梅,不要自责,你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何况,外婆六个儿女,哪里轮上你这个外孙女来做主张?不要什么也怪罪自己。”梅只说了一句:“儿女尽的是儿女的孝道,我只怪我自己,没尽到心。”
冬天时,三姨要接外婆走,梅坚持把外婆留下,因为,三姨在农村,不如楼房的保暖效果好。梅伤感地说:“再尽尽孝吧!年岁大了,不知外婆明年还能不能来我这里住了!”
在外婆老得听不见、也不再说话时,每次看到梅,外婆的眼睛就会透出一种亮光,嘴巴就会微微一动。梅说:“那是外婆冲我笑呢!外婆亲我,想和我说话,我知道!”这成了外婆见到梅的一种生理反应。也只有梅向外婆提问时,外婆才会点头、摇头,作出回应,其他人无论谁问,外婆都一脸盲然。显然,外婆心里清楚——梅是最疼她的人!
前不久,梅难过地告诉我:“外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次恐怕不行了。”说着,忍不住哭了,“走就走吧,走了也好,是一种解脱,免得受罪。”梅哪里舍得外婆走呢?我最知道她的心了,如果可能,她恨不能让外婆活个千年万年的呢。是她要上班、还要照顾家和上小学的女儿,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这种说法,不过是她无奈的宣泄。
那天,梅来家里哭诉道:“俊英,外婆这回真的不行了。”原来,梅利用双休日回家看望外婆,一进门,看到水米不进的外婆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不醒人事,姨姨舅舅们站了一地。梅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平时文静的她,这次却歇斯底里地冲母亲喊了一句:“为什么不给外婆输液?!”随后就像疯了一样,一路小跑哭着去找村里的医生,让医生快点给外婆输液!外婆终于在医生的抢救下苏醒了。两天后,梅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我:“俊英,外婆开口吃东西了!”兴
奋之情溢于
言表。梅也
是工薪阶
层,可是,她临走时,却留给姨姨舅舅2000元,要求继续给外婆输液,并嘱咐道:“如果输液花完了钱,赶快给我打电话。”在梅的眼里,钱算得了什么?她不惜用一切手段,留住外婆的命。
我经常赞赏她“情深意重”,她会顽皮地回我:“你最不冷血!”是啊,如果我们俩均是寡情薄意、尖酸刻薄、斤斤计较之人,也不会相依相伴二十余年!友情早已转化成亲情,我们早把对方当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可是,才一周时间,外婆仙逝的消息还是传来了,虽然梅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她还是痛不欲生。梅去见外婆最后一面时,哭得昏了过去,手脚麻得失去知觉,大家把她七手八脚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悲伤过度。我听说后一直泪流不止,心疼不已。
梅说过,外婆不识字,很小就嫁到了外公家,一辈子生育了六个子女,外公又去世早,外婆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拉扯大,给每个孩子都成了家,她奉献了一生,操劳了一生,是最纯朴、可爱和伟大的外婆!
这么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梅对外婆的牵念、照料和关爱,她已经超越了子女,尽到了一个外孙女——第三代人难以尽到的孝道!让外婆亲历了一份人间真情!外婆应该为有这样好的外孙女而感到幸福和骄傲,而我,作为梅一生一世的好姐妹,也为拥有她这样的朋友感到格外地幸运和珍惜。她也为我们年轻人敬老爱老的“孝道”问题,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外婆的去世,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生命是那么可贵!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的亲人、爱人、朋友、同事,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我们生命的“伴侣”。
外婆!请让我和梅再深深地给您鞠一躬,再深情地喊您一声“外婆!”再真诚地道一句:“黄泉路上,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