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中秋清徐文人雅士齐聚平泉清泉寺赏月即兴
◆武宝生
文朋诗友荟清泉,藏经楼外待婵娟。把酒抒怀歌岁月,曲水流觞雅兴天。人世难逢开口笑,阿弥陀佛喜洋洋。疏也一疏狂也一狂,举杯邀约醉此山。中隐山中中隐寺,草木无声月无影。借问佛陀何如许?为有闭月羞花人。五百年前曾聚首,君是潘郎我萧娘。而今重逢清泉寺,天上人间同作诗。
诗三首
◆张卯春
中秋寄月(二首)
◆张红玉
山水为台天作镜,举杯邀月月邀君。开光笔墨添新韵,率性诗词显圣灵。今昔山中思旧岁,湖心泛舟许芳心。一枚相思衔情寄,对影三人是知音。
清泉寺中秋诗友聚会
◆郭亚忠
月圆是詩,月缺是画,十五明月空中挂;问候是茶,祝福是酒,茶浓酒香添盈袖。
诗六首
◆高中昌
月满中秋
九原光色尽相濡,碧宇新开泻玉图。一镜霜波秋浩渺,千村花树夜扶疏。静传清韵先持洁,动碾香辉总自如。天边应许知珍重,莫教素影再沾污。清泉寺外碧云开,桂子香飘入暮来。月色不因闲步恼,数声鱼鼓下莲台。明辉旋上一轮孤,却是东峰翘首初。不待中天人尽仰,只缘寒影未曾污。菩提无树可沾黄,净域唯闻贝叶香。一句弥陀空五蕴,月光随步是禅光。窗外明月窗内诗,几人吟唱几人痴。清音不绝汾川意,百里光波带梦驰。诗惹秋风风惹诗,依依堤柳自吟之。同将一捧清和月,留得人生快意时。
既望日清泉寺赏月即兴
(二首)
◆张见素
魅力清泉逢盛事,数点淡墨香满衣。慕云有心来绘色,花树无言自成蹊。老辈卓识开局面,后生远见展英姿。同心携手著文章,卧虎藏龙未可知。中隐山中待清辉,葡萄美酒生逸兴。月中嫦娥应无悔,赢得人间多少情。
清泉寺赏月
◆李小娟
古寺清泉幽冥难老山青月明孤影悄悄月之姗姗盛装成难月之皎皎何其缈缈怎奈月小山高佳期遥遥我在山之西,你在山之东,八月十五夜月明,你我共赏月一轮。我在山之西,你在山之东,嫦娥像心中的天使,传递着浓烈的思情。我在山之西,你在山之东,思情似月光般圣洁,月亮代表我的心。
中秋赏月
◆
洗尘
山寺清泉带月还
◆牛宝生
寺斋幽寂敞清扉,石瘦云慵径入微。
10月1日,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午后,我们十多个文友,来到位于清徐县城西北中隐山小峪沟的清泉寺,拂苔读碑,汲泉煮茗,载笑载言,一觞一咏。菩提树底酒传觞,紫竹林中诗联句。
高中昌先生当仁不让,捷足先登,邀请女士朗声诵出他拟就的诗句:“菩提无树可沾黄,净域唯闻贝叶香。
一句弥陀空五蕴,月光随步是禅光。”
诗写得空灵,禅味凸显。伴着徐徐清风,在藏经阁前的平台上,剔去嚣杂,不禁让人想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叫做慧能的和尚吟咏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碰杯声、掌声汇集,响成一片。
诗添雅意,酒增豪情。不知是谁一声领唱,竟引得大家齐声唱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啊,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在大家吟诗唱歌的当儿,几个书法朋友饱蘸墨,挥狼毫,将新作的诗作泼墨,钤章,盖印,不亦乐乎。
中午单衫还觉得炎热。因贪山里幽静,寺中清凉,有的带有夹克,有的还穿着衬衫。夜幕降临,山风吹拂,可谓夹克不耐山风凉,夜吟应觉寺中寒啊。
月亮还未出山,已觉凉气袭人。“月色不因闲步恼,数声鱼鼓下莲台。”一人脱口而出,恰似“拔寨回营”的指令。我深为抱憾,不能领略该寺“角楼挂月”的美景了。
古寺山门前,有一汪流水,名叫清泉,清泉寺便由此得名。汩汩的水声,唱着欢歌,没有歇时。
夜空下,回望山峦,显出模糊漂亮的轮廓曲线。来不及仔细观赏,上车,沿着被草木挤弯的山路,下山。只见月亮从东边露出半个颜面,仿佛倚门回首的少女,欲笑还羞。转一个弯,一个大大的满月升了起来,像极了村里唱大戏、弄社火的大铜锣。摁下车窗玻璃,真想用锣锤敲打一下,让她见识我儿时练就的敲锣技艺。月亮却真的像被击了一下,“咣”的一声,柔柔的,光亮了大地。
山寺清泉带月还,肌肤冰雪气芝兰。
小车跟着轻快起来,在明月清风中穿行。此时的月亮,转化为一张圆桌,邀天下的人儿共婵娟,享天伦,乐团圆。
笔落写秋风举杯邀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