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晓雪秦华
金秋九月,秋色满园。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葡萄采摘月之际。每个假日,我县西边山下的旅游公路上都会车流如织、游人如鲫,甚至有时交通管理部门还要进行必要的交通管制,让一些乘兴而来的游客心生遗憾。其实,好多游人不了解,在葡峰山下东马峪村有一座盛园农庄,犹如一朵田园小花,如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放,默默地散发着它尚幽闭闺中的芳香。
盛园农庄占地近100亩,是集采摘、餐饮、娱乐、垂钓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庄,园中不仅有传统的黑葡萄,还有市场畅销的先锋、玫瑰香等七八个品种。在林间廊下还有南瓜、西葫芦、豆角等农家常见的蔬菜,园中鸭鹅低鸣,好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
盛园农庄是今年五月由大学生村干部安向阳和他的两个朋友与当地种植大户以资金、土地、技术入股的方式共同经营起来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盛园农庄不仅是西边山葡萄种植区少有的生态旅游农庄,而且这种大学生村干部加种植大户的经营模式也是太原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创新模式之一,它开启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虽然尚在起步阶段,但这些充满了热情、有知识、有想法、有干劲的大学生们将为发展中的农村带来难以估量的生机和活力。
带领我们来的是帮助大学生村干部们解决待遇、联系项目、提供指导,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村官保姆”的组织部闫志强科长。手把手创业、一对一帮扶,用闫志强的话来说,是他这个“娘家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安向阳和他的合伙人看好的是风头正健的生态游,正是葡峰山庄的火爆场景给了他们创业的灵感,相对于葡峰山庄,盛园农庄倚靠的是边山地区相对便利的交通、生活条件,更为丰富多样的果蔬品种。盛园农庄的构思,不是在葡峰山庄生态游大蛋糕中分一杯羹,而是在农村这个广阔的旅游市场上开拓空白区域,整合社会资金、人文资源、环境资源,形成属于自己的市场,树立自己的旗帜,他们不仅是盛园农庄的建设者,更是边山生态游的拓荒者。用多次莅临农庄指导工作的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史宝华的话来说,这是缓解葡峰山庄压力、丰富我县旅游线路、开拓旅游发展思路、壮大我县旅游事业的一块不可多得的滩头阵地。盛园农庄的建设,是安向阳等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旗帜,更是我县旅游业多点连线、全面深入的冲锋号角。
在史宝华的全县旅游蓝图里,从清源镇上固驿、猫儿梁、大峪到马峪边山诸村,再到东于边山诸村;从小峪寺、狐突庙、平泉流碧、新民考古遗址、东于宝梵寺,有许多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大旺村黒平儿珍品、枣坪的洒金红杏儿、随处可见的大久宝桃……数万亩“待字闺中”的葡园盛景,对于“劳累过度”的葡峰山庄,众多小有名气、有产量、有线路、有名胜古迹、有人文资源,却“没出息”的边山、山区小村庄,该是一条多么宽阔的康庄大道。
安向阳们想的还没有那么远,广阔的农村天地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们尽情施展的舞台,也是充满了艰辛考验的战场。到目前为止,安向阳他们已经累计投入了50多万元,盖起了观景亭、葡萄长廊、修建了停车场,修缮了房屋、垂钓中心等。从五月开始合作,盛园农庄已经接待了近千名游客,崭新的采摘品种、别样风情的田园风光,让来此的游客赞不绝口、意犹未尽,让这些年轻人备受鼓舞。
对于安向阳他们来说,方法、点子、劳累都不是最大的困难,作为一个初行者,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有时会觉得无助和茫然,才是他们最大的困惑。在安向阳的创业定位中,盛园农庄将展开一种符合本地特色的休闲旅游模式,全国各地的美食文化,发达城市的休闲艺术,都是他们要借鉴的内容。清徐是省会城市的南大门,无论是地理位置、人文习俗、区域归属等方面,都与大都市太原有着难分彼此、浑然天成的亲和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娱乐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必然是清徐等地的职责所在。如何结合醋都葡乡的特色开始特色经营之路,如何完善基础设施、细化盛园农庄的旅游内容?对于安向阳他们来说,都是需要继续学习和充实的课题。
游览了美丽的农庄,品尝了主人富有晋系风味、地头特色的美食,我们驱车打道回府,一路上,我们还沉浸在盛园农庄浓浓的创业氛围中不能自拔,安向阳的话还在耳边萦绕:“农庄的周边,还有很多抛荒了的田地,如果发展顺利,我们的农庄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计划,把周边、甚至更远的大学生村干部都组织起来,把这种微利的经营,团结成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