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旅游*天地总第2416期 >2012-09-23编印

宠辱不惊得春多
刊发日期:2012-09-23 阅读次数: 作者:牛宝生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牛宝生
  
  大暑的前一天,天下小雨。虽是盛夏,却若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凉凉爽爽,正适合游玩。我们一行来到清徐的龙林山。
  苍松遍野,薄雾弥漫,曲径幽篁。路边有当地人叫做“扣门蛋蛋”的花草,摘一个,拿着把玩,真的像旧时的布扣,鲜红可爱,呵,应是过去千金们的“扣门”。
  一些松树很奇特,树皮像战士的迷彩服,朋友告诉我,树名叫做虎皮松或白皮松。拾级而上,右侧的树木挂着满树小“灯笼”,金灿可爱,当地人说,这叫灯笼树。正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气喘吁吁中,一抬头,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兀立眼前,不由得使人仰而视之。
  登着石阶,眼看古槐,仔细端详,东侧的大槐龙形,西侧凤形,东侧的大槐下面粗壮的一枝枝桠,足有海碗粗,犹如龙之飞腾,一个“几”形,向下直扑而来,似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这两棵大槐树,据文物部门考证,始栽植于隋朝,距今已1500多年,树高20多米,树围5米多,需三四个成人手拉手才可合抱。
  累了,稍息。透过薄雾,却发现原来梵宇寺就在两棵古槐的后面。在如盖的树下,享受山风送爽,避雨观赏,倾听朋友讲述:一摄影师被这两棵古槐陶醉,攀上爬下,左冲右突,前跪后蹲,不停地按动快门。随着光影清风,古槐不断变换着自己的丰姿。摄影师尽情拍摄,用一整天的时间,一股脑儿拍下二百多张照片。它俩知道这是倾心沉醉于它俩的人儿。
  季节轮回,世事变迁,只有它俩是沉静的。急匆匆走过许多人,有禅人,有官贾,只有它俩,兀立在此,不为所动,不为所趋,静观山岚云雾,农人耕耘,僧人诵经,隋之风,李唐柴周赵宋的“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蓝”,“武宗灭佛”的“烟”,“东风万里,鲜花开放,红旗像大海洋”的“红”。
  “千年松,万年鳖,不如老槐树下歇一歇。”古槐身后的梵宇寺,几度废兴,或许它俩也着过火,冒过烟,它俩如何停“歇”,如何躲过劫难,过往的事情,过往无处查寻,也无从论起。它俩沉静得如此高贵,洒脱,忘我。风暴吹不倒,雷霆也难轰,宠辱不惊,泰然自若,不患得患失,仿佛一对恩爱夫妻,安静和顺,真心爱恋,默默守候,根相连,枝连理,是一对伉俪。
  古槐是静止的雕塑,又是动态的风景。
  1500个岁月的年轮,使它俩壮实而内敛,春风吹来,舒展每一根曾经疲惫的神经;喜雨洒下,唤醒每一丝犹存的渴望,春天走来是生机,夏天来到是蓬勃,秋天来访删繁枝,冬天过来话眠藏。古槐是龙林山的骄傲,虽饱经沧桑,却满腹经纶,在春夏秋冬的轮回里,于晦暗交替中,静观白云游荡,倾听松涛吟唱,陶醉于山水间。
  朋友继续讲道:看似温柔的古树,若给它俩套上“紧箍咒”,它俩会奋力挣脱的。文物部门出于保护和美化的缘故,为它俩砌起了汉白玉围栏。可它俩不吃这一套,用它俩“倔”的脾性,用它俩根部的力量,硬生生将石围栏撅断,我们细细观看,啊,竟断出十多个厘米的口子。
  “物老成精”么?两颗古槐,因了时间,有了跟岁月一样美的灵性,像荡气回肠的诗卷,雕刻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和风花雪月的故事。转念一想,我们应该在古槐身上领悟出什么?沧桑的历史,古槐以粗壮的干枝呈现,而鲜活的今天、明天,则以生机勃发的绿叶迎接。我们或许无法左右周围的人和事,但至少可以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工作上,该出手时就出手,闲暇时,风风火火舒身心,使工作生活劳逸结合,做好每一件事情,淡定从容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