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走科教兴县之路;坚持高水平、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大力提升城乡学校硬件水平,全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全面推进校安工程和“百校兴学”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县新改扩建和加固校舍75所106栋,整合中小学20所,建设绿化学校20所。2011年、2012年全县新改扩建中小学10所、幼儿园5所,合并小学2所,建设绿化学校8所。在建设中,按照布局调整规划,对教学用房、辅助用房、操场等按照标准重点考虑,为学校标准化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2011年接受标准化验收的学校全部是项目学校,包括教学楼、餐厅、宿舍、综合楼、操场和维修加固等,建设资金达到3230万元,建设面积达35314平米。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装备水平。“十一五”期间,投入1000余万元,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11年投资448万元为46所中小学配备了音、体、美器材及数学、科学仪器等,全县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配置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全县对教育装备投入资金较大的一项工作,涉及53所学校(15所初中、38所小学)。今年上半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建设的实施方案》,就全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建设进行了部署和安排。目前,已完成了对全县53所学校的图书、仪器、多媒体、音、体、美、卫等器材的摸底、各项数据的统计、汇总等工作。县级资金806万元,上级补助资金784万元,合计1590万元,用于由省统一招标购置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10月份将陆续到位。
——根据需求配备教职工。“十一五”期间,全县选招补充教师449名。2011年,为调整教师结构,开齐开足课程,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我县公开招聘教师57名,其中有20人是专门为农村中小学配备的音、体、美教师。除此以外,拨付73万元用于补助临时代教经费。
陈宏健马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