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东于镇,说起闫庄儿村“卧羊地”、“支锅儿”的葡萄,那是赫赫有名,这里的葡萄无论是品质还是口感,即便是在全县也属一流。9月16日,记者在闫庄儿村采访时看到,山坡上一片片的葡萄地绿意葱茏;步入其中,满目紫红,一嘟噜一嘟噜饱满娇艳的龙眼葡萄由藤间垂下,令人馋涎;山路边、沟岔里、空地上、房前屋后,火红火红的枣、褐红褐红的花椒缀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山腰的环形路工地上机声隆隆,铲车、推土机正在欢快地“歌唱”。村委会主任武建强告诉记者,为了把闫庄儿村优质的、无公害葡萄品牌打出去,增加村民的收入,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举办首届葡萄采摘节,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将正式开幕。
闫庄儿村位于东于镇东梁山区,这里的土壤、气候、温度都十分适宜葡萄生长,所产的葡萄糖分高,口感甚佳,特别是“卧羊地”、“支锅儿”的龙眼葡萄,其品质并不比输于有名的“磨盘地”葡萄,但一直以来,闫庄儿葡萄却“养在深闺人未识”,找不到好“婆家”,全村160多亩葡萄地,每年30多万斤葡萄大多只能以每斤一元多钱卖给葡萄贩子。武建强说,因为浇不上地,闫庄儿的葡萄只能靠天吃饭,即便是好的年景,一亩地最多产2000多斤,毛收入三四千元。
2011年底,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立足于增加村民收入,积极兴办实事。武建强说,今年以来,村里投资20多万元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专门新建了集召开会议、办红白喜事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厅,解决了村民由于山区地形所限、娶儿嫁女待客不便的困难;改造了自来水管,解决了村民饮水难的问题。闫庄儿村“两委”一班人深知,增收富民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一步一步来。借着全县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和规划开发西边山旅游资源的契机,他们把着力点放在打造现代农业节水综合示范园区上来,邀请专家针对闫庄儿村的地理特点、产业优势量身定做了一套完整的规划,分三年依次实施。与此同时,今年,他们决定举办首届葡萄采摘节,以这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增加村民收入,为此,他们拓宽、修整了道路,修通了环形路,将山沟两侧的葡萄地连接起来,并选择了部分条件较好的、有接待能力的村民进行了辅导、培训。如今,闫庄儿村满沟满坡的葡萄树,硕果累枝,正在静静地等待八方游人。
武建强说,三年规划完成后,闫庄儿村的农业生态旅游会是另一番景象,村民的收入会有一个大的提升,闫庄儿沟里四季有山泉水,可就是抽不上来。等空心坝、蓄水池工程完工,安上了喷滴灌设备后,光葡萄的亩产量就可以翻一番。水的问题一解决,种菜、养鱼都可以搞,那时的闫庄儿,葡果采摘、休闲垂钓、生态旅游样样有,那才是真正的农家乐。
下山的时候,记者发现,山沟中的一段地势平缓处,一条五六米高的石砌大坝已经完工,坝底已蓄积了一池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