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著
第二十八回王启恩打造铁算盘张联辉借调背铁棍
王家是徐沟县数百年有名的大财主,在全国各地的生意字号相当多,单靠自己经营是绝对顾不过来的,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把河南一带的买卖交给张联辉负责,让他担起这一地区的总管经理的责任。
张联辉,字耀廷,号煜臣,因排行第六,因此当地人又称其为张老六。张联辉从小爱好武艺,弓马娴熟,年轻时就是徐沟县的知名武秀才。
张联辉除了在河南做生意外,还在家乡培植商业网点,他在徐沟城内的东大街、东后街、东门外开设了各种商号三十多所,经营人们生活必需品、衣、食、住、行等各行各业,他还发展多种经营,开设了钱庄、当铺、酿造作坊、木器业、骆驼店,真是可谓百业俱兴。王启恩看到张老六的家当就象发酵的面团,迅速地膨胀,想想自己偌大的资本底垫到河南,交由张老六、只不过负责经营管理而已,可十几年来张家家当超过了东家在河南账面收入的不知多少倍,怎能不让王家怀疑?于是王启恩将张老六告到徐沟县官府,告张老六坑了东家的钱财。一则此时的张家也是徐沟豪绅大户,二则在帐面上查不出任何破绽把柄,可说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因而两家为打官司都各自耗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当然两家也都耗费了不少的钱财,但是县、府两级衙门,始终没有做出任何结论。数年后,张联辉死了,官司也无法再打下去了,于是气愤不过的王启恩打造了一个铁算盘,挂在了县城城隍庙内的大殿之中,意思是在阳世三界,打不清这场官司,到了阴曹地府,也要与你张老六算清这笔帐。
张老六在世时,做了不少有益于百姓的好事,过去徐沟城东南面的土地,都是旱地,在他的倡议之下,修渠打堰,引金水河、嶑峪河和潇河水灌溉,使靠天吃饭的老旱地成了高产、稳产的水浇田。
张联辉在河南期间,还进行了有益的文艺传播和交流工作。他将几百年来盛行于家乡一带的空中舞蹈——背棍、铁棍和其它民间社火调到河南,在周口和水寨进行表演。徐沟的背棍、铁棍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其原本是为了感谢神的恩赐。人们在大旱之年,祈雨成功,便抬着神像放在高桌上,并派一对童男童女侍奉,抬着游街庆贺。以后每逢旱年,即如法炮制抬神祈雨。以后又与戏曲、神话故事揉合在一起,逐步发展,慢慢地由原先的单纯祭神,转变为当地群众庆贺节日,繁荣市面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并正名为背棍、铁棍。徐沟的背、铁棍做工装饰精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次到河南演出,每到一地,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