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著
第二十七回贾廷诏独占鏊头王介福平叛台湾
清徐有两当名人:一为山西唯一的武状元,清源高白镇人贾廷诏;一为徐沟县庄子村驻台湾的总兵王介福。
清康熙五十二年,贾廷诏出生于清源县高白镇一个清贪的农民家庭。十三岁时,到父亲店内做杂活。一次他在县城庙会上看到卖艺人演练刀枪棍棒,并以拳击、脚踢沙袋演示其功夫,他也如法炮制,也仿效人家样子,拳打脚踢,同时将店内拴狗用的近百十斤重的石锁练个不停,练了一身蛮力。加之从小放牛时,成天抱小牛玩耍,牛长力也长。又经过一年多的锻炼,臂力更是大得惊人,虽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百多斤的粮袋单手可以举过头顶。
一年的冬天,店内落脚居住的一南方客人,早起出门,见贾廷诏在院内演练功夫。客人经过几天的留心察看,见其力气十分了得,只是在练功上面,不入路道。客人见他年龄不大,倒很能吃苦,于是找他谈话,说愿意传授他武术。廷诏一听,喜出望外,当即跪地叩头认师。此客白天外出办自己的事情,早晚之间精心传授廷诏武功。这样一冬天下来,廷诏刀、枪、弓、棒之法皆学到手,兼之本身超人的臂力,使他很快地便成为清源城内无人可比的武界精英。
乾隆元年丙辰恩科,22岁的贾廷诏在乡试中一举高中解元。乾隆七年壬戊科会试,28的廷诏中了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殿试时又与湖南桃源县的李世崧、山西太谷县的白钟骧等经多次比试都势均力敌,难分高低上下时,以比抱牛决定胜负,贾廷诏最终取胜,被乾隆皇帝御笔钦点为一甲头名状元,因他的状元系由抱牛得来,因而人们称他为“抱牛状元”。
王介福,字锡五,徐沟城东三里庄子村人。清雍正壬子、癸丑联捷武进士,累升官至台湾府副参将衔。乾隆二十三年,冈山黄教徒发生叛乱,朝廷命福建按察使宇文仪、提督吴必达前往剿灭乱匪。当时王介福管辖南路诸绿营。介福熟悉兵法,深知兵贵神速之道,于是急率部下,由石井汎绕到冈山背后与敌相遇。介福身先士卒,士兵也奋勇争先,瞬时杀伤敌人数十人,又生擒活捉十余人。叛众见难以取胜,逃窜到甘蔗林中躲藏,介福又带兵包围蔗林,敌又退。介福带兵又追至狗丐昆,沿途收取敌遗弃器械,穷追不舍。敌众越过山向北逃窜。介福传令属下严守南路,又用竹子扎成竹城,派出人员巡逻防守,兵士在水鸡潭荒山露宿扎营,游巡旗尾山堵住敌人进退之路。敌寇又在诸罗战败,向南逃往风山,介福率部急行军赶往九脚屯御敌大破敌人,杀死杀伤叛众无数。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介福会同大兵包围敌盘据的虱母山,将敌围杀殆尽。叛乱既平,朝廷叙功,升王介福为总兵官。乾隆三十七年,又授福宁镇总兵。有人为他绘制了平黄教纪攻图,在台名流,争着题诗于上。介福也写了《战图序》及《战图自序》,留传至今。(28)